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很多在過去被稱為絕癥例如天花,已經成功被人類所攻破。
但與之對應,新的疾病、新的死神也悄然出現在人類追求長壽的道路上。
而老年癡呆癥,便就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癥,主要在醫學上尚未能夠找到系統的理論,也尚未能夠找到治愈的醫療手段。
目前只能依靠藥物來拖延癥狀,再加上很多人包括醫生,對老年癡呆癥認識不足,導致不少患者確診率或治療率少之又少。
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患上老年癡呆癥,而我國又是疾病人數占據第一
據數據統計,目前中國癡呆癥已經超過1000萬人,有6成是老年癡呆癥,65歲以上個人群發病率為5%,80歲以上發病率超過30%。
照料患有老年癡呆癥的老人,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戰斗,不僅僅因為死亡是它的終點,更因患者與疾病站在一方,將照料的親人拉向絕望的深譚。而目前在我國,既有1000萬家庭進行這場戰斗。
在面對老年癡呆癥,2018年的我們能做的,跟100多年前差不太多
世界上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癥在110多年就被確診,在這漫長一個世紀依賴,我們即便發明了抗生素,能夠找到治愈某些癌癥的醫療手段,甚至還研制出有望預防艾滋病的疫苗......
但對于老年癡呆癥,目前還沒有任何有效手段治愈這種病。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甚至不愿意承認這是一種病,認為這種人老了糊涂了。也有些患者認為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很多患者與家屬都不愿意面對此問題。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也不知道我是誰
面對曾經最愛的、關系最密切的這個人,逐漸抹去對你的記憶,這讓很多家庭在煎熬中即心痛不已,疲憊不堪,但又著實無能為力。
老年癡呆癥一種退行性大腦疾病,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正在退化,異常的蛋白結塊就沉積在患者大腦中,腦神經細胞間的連接與功能出現障礙,腦組織出現萎縮,繼而出現炎性斑塊。
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衰退、行為障礙、言語不清晰、不會計算簡單的數字、性格大變以及行為古怪等癥狀。
這種癥狀之所以可怕,是患者真正的“靈魂”與肉體不在一起。
患者絲毫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對旁人的照顧反應冷漠以及無動于衷,甚至有時候會困惑看著對方,叫不出曾經他最愛的人的名字。
老年癡呆癥,到底有哪些癥狀可以預測?
由于老年癡呆癥發病較為隱秘,初期時很難有人察覺,直到等到出現明顯的癥狀才得以重視。
因此,若家中老人到了60歲以后,身邊的親人不妨可多留意這些細微的變化:
若發現這些癥狀,家人不妨盡快帶著老人進行檢查,從而早期干預,能夠很大程度緩解癥狀。
也許他們不記得很多事,甚至連你自己也記不得,但他們對你的愛依舊存在。
因此,這個時候,為人子女更需要去牽著他們的手,像兒時那樣,一起慢慢走下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