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沒存在感的國家。但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個國家或許是他們青春記憶的一個重要符號。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歐洲小國,和印象里的瑞士、比利時等小而發達的歐洲國家不同,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小而窮的歐洲國家。甚至還有“歐洲第一窮國”的稱謂。因為窮,阿爾巴尼亞在國際上幾乎毫無存在感。
但是在歷史上,阿爾巴尼亞曾受到我國的大量援助,并且一度被視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從當年的明燈到今天的歐洲貧民窟,阿爾巴尼亞經歷了什么,才有如此驚天巨變?
這一切,要從1945年說起。
中阿友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此前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創下,成為尋常的發達國家。而蘇聯則一躍成為世界兩大霸主之一。美蘇之間對巴爾干半島和黑海入??谶M行爭奪。
阿爾巴尼亞在二戰后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阿爾巴尼亞當時為求自保,于是向蘇聯靠攏,而希臘等國為了防止遭到蘇聯滲透,則向美國靠攏——如果說東西德國是冷戰的前沿陣地,那巴爾干半島同樣是蘇美勢力交鋒之地。不過,巴爾干半島上,存在著一塊緩沖區:即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卻不屬于蘇聯陣營。南斯拉夫的存在,起到了緩和巴爾干半島氣氛的作用。
蘇聯對于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順昌逆亡的政策:因為南斯拉夫不愿意以蘇聯的號令馬首是瞻,于是蘇聯十分仇視南斯拉夫,波蘭則壓根成了蘇聯的傀儡國(按:因此,社會主義時代的波蘭政權,被波蘭現政權視為偽政權、亡國時期),蘇聯的這個政策,讓阿爾巴尼亞覺得很不舒服。
隨著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成為蘇聯的掌門人,中蘇之間關系惡化,而阿爾巴尼亞趁機起來表示反對赫魯曉夫,并由此和中國產生巨大淵源。
中阿抱團取暖后,中國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取得盟友,開始大幅度援助阿爾巴尼亞,而阿爾巴尼亞則有過在聯合國提議,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當然,若非美國等西方列強首肯,只怕光有這個提議也于事無補。不過,阿爾巴尼亞的這個義舉,在當時我國兩岸引起巨大反響:臺灣當局對阿爾巴尼亞自然是深恨不已,但也于事無補,畢竟臺灣地區和阿爾巴尼亞之間幾乎沒什么交集,而大陸方面則表示歡欣鼓舞。
從兄弟到仇家
中阿之間抱團取暖,不光是靠喊口號,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作為大國,需要無償援助阿爾巴尼亞這個小國,否則,阿爾巴尼亞很難在夾縫中存活——畢竟阿爾巴尼亞當時的地理位置特殊:南斯拉夫對阿爾巴尼亞虎視眈眈,西方列強也希望把阿爾巴尼亞打造成反蘇橋頭堡,而蘇聯和阿爾巴尼亞反目以后,不排除武力解決阿爾巴尼亞問題的可能性。
因此中國即便是從保住盟友角度來看,就有援助阿爾巴尼亞的必要。阿爾巴尼亞擔心自己遭到武裝入侵,于是中國大量鋼筋水泥“砸”向阿爾巴尼亞,導致阿爾巴尼亞全境到處修建碉堡以后,發現水泥還是過剩,于是阿爾巴尼亞開始改用水泥、鋼筋生產各種雕像——不過,在當下,阿爾巴尼亞全國到處碉堡的景象,也算得上該國的一個特色。不過有旅游愛好者從阿爾巴尼亞回來透露,很多碉堡由于長年無人管理,于是被當地鄉民進行了形形色色改造:又改造成公廁的,還有改造成倉庫的??傊寤ò碎T。
中國從方方面面援助阿爾巴尼亞,甚至中國遭遇饑荒的年代,還有大量中方的糧食運往阿爾巴尼亞。
就這樣,在中國大量援助下,阿爾巴尼亞人提前過上了準“共產主義”的生活。阿爾巴尼亞人靠著來自中國的援助,過著不必為衣食操心的生活,反正,不論缺什么——從農產品到工業品,只要中國擁有,他們就會向中國索要,而中國總是慷慨贈送。
就這樣,阿爾巴尼亞有了“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稱號。
不過,隨著中國的援助成為常態,阿爾巴尼亞上上下下將這種援助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還頤指氣使干涉起中國的對外決策起來:比如中美準備建立外交關系的時候,阿爾巴尼亞還曾指責:中國不該不和阿爾巴尼亞商議此事。
1976年,偉大領袖去世,總設計師在之后不久成為我國最高主事者??傇O計師反思了一下這么多年中國的對阿態度,以及阿爾巴尼亞各種得寸進尺的要求,于是總設計師宣布停止對阿爾巴尼亞進行經濟援助,自此,中阿關系反目。阿爾巴尼亞開始整天開會聲討、譴責我國——這真是,當乞丐還當的理直氣壯、當初優越感了?
從原地踏步到經濟崩潰
1979年,阿爾巴尼亞當局在紀念斯大林誕辰的時候,宣稱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這不難看出阿爾巴尼亞的孤立地位:和蘇聯陣營早已反目,和中國也剛剛交惡,和西方陣營早就沒什么往來。
因此整個八十年代,阿爾巴尼亞都是在國際受孤立、國內經濟原地踏步的狀態下度過的。
90年代初期,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也隨之宣布轉型。不過,對于市場經濟毫無經驗、經營理念始終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阿爾巴尼亞人來說,其轉型遭遇巨大挫折:由于各種利益集團勾結,銀行的貸款大多淪為壞賬或者呆賬,而民間借貸則在利益集團的支持下興起,大量阿爾巴尼亞人參與這種毫無保障的民間借貸活動。
終于在90年代中期,阿爾巴尼亞的金融秩序發生崩盤,軍隊和警察和隨之嘩變,1997年,阿爾巴尼亞全國秩序失控,甚至有軍人直接將坦克開回家。
事后,在聯合國介入下,阿爾巴尼亞局勢才得以穩定。但是,經過這一系列的打擊,阿爾巴尼亞也淪為歐洲的貧民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