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在5個小時確診新冠肺炎3101例:由82404例,上升到85505例。
【美國疫情關注】
據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網報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7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全美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5505例,確診數居全球首位,死亡1288例。(比爾·蓋茨稱美國新冠疫情尚未達頂峰 呼吁向中國學習人民日報海外網 發布時間:03-27)
不過,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7日5時37分,美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2404例,死亡1178例。全球累計確診52.9萬例。
目前,美國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看到沒有,美國的疫情在5個小時,由82404例,上升到85505例。
也就是說,5個小時確診新冠肺炎3101例。
連日來,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惡化。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美東時間3月26日上午,美國已有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病例69210例,死亡病例1046例。美國感染病例數處在明顯上升曲線中,過去3天單日新增感染病例都超過萬例,死亡病例每天都超過百例。世衛組織24日表示,美國可能會成為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下一個“震中”。
為什么美國疫情如此嚴重?
主要是美國領導,尤其是特朗普不重視。
正如,《參考消息》報道的那樣——
特朗普總統的公開言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困惑,傳播了不確定性。(美專家:新冠疫情或威脅美全球地位 參考消息 03-26)
《參考消息》引用了——亞洲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庫爾特·坎貝爾、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計劃負責人拉什·多希18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題為《冠狀病毒可能重塑全球秩序》的文章稱,疫情暴露出華盛頓沒有做好領導全球進行應對的準備,長遠來看可能影響美國的全球地位。
美國可能,又一個“蘇伊士時刻”。
全球秩序的改變往往一開始是量變,然后是質變。1956年,對蘇伊士運河的一次拙劣干預暴露了英國權力的衰落,標志著英國作為全球強國的統治地位不復存在。如今,美國決策者應該認識到,如果美國不努力應對當下的情況,這場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標志著又一個“蘇伊士時刻”。
現在,除那些最盲目的擁護者之外,所有人都清楚,華盛頓最初的應對十分糟糕。從白宮、國土安全部到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關鍵機構的失誤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治理能力的信心。無論是橢圓形辦公室的講話還是凌晨的推文,特朗普總統的公開言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困惑,傳播了不確定性。事實證明,公有和私有部門都沒有準備好生產、分銷檢測和應對病毒所需的工具。在國際上,這場大流行強化了特朗普單獨行動的本能,也暴露出華盛頓完全沒有做好領導全球應對的準備。(美專家:新冠疫情或威脅美全球地位 參考消息 03-26)
在過去70年里,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不僅基于財富和實力,而且基于由美國國內治理、全球公共產品供應以及召集和協調全球危機應對行動的能力和意愿所帶來的合法性。這場冠狀病毒大流行正在考驗美國領導地位的這三個要素。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沒有經受住考驗。
想一想中國越來越廣為人知的口罩、呼吸機和藥品等物資援助。危機爆發之初,中國購買、生產或作為援助接受了大量此類商品。現在它可以把它們分給別國了。
相比之下,美國缺乏滿足自身許多需求的供應物資和能力,更不用說為其他危機地區提供援助了。形勢十分嚴峻。隨著美國自身需求的增長,美國已經無力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相比之下,北京恰恰正在全球需求最大的時候為各國提供援助。
然而,危機應對不僅僅關乎有形商品。在2014-2015年的埃博拉危機期間,美國召集并領導了一個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對抗這種疾病的傳播。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一直避免在應對冠狀病毒方面謀求類似的領導角色。(美專家:新冠疫情或威脅美全球地位 參考消息 03-26)
相比之下, 中國采取了積極的外交行動,召集數十個國家和數百名官員舉行會議(通常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分享有關新冠肺炎的信息以及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這些召集努力主要是在地區層面或通過地區機構進行的。其中包括通過“17+1”機制與中東歐國家、與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與10個太平洋島國以及與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其他組織進行的對話。(美專家:新冠疫情或威脅美全球地位 參考消息 03-26)
我們知道,2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了一場關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記者會。其間,他和他的團隊表示美國的疫情風險很低,完全可控。
可美國媒體的報道卻顯示,特朗普對疫情可能有些過于樂觀了。
事實上,美國媒體說得好。
一個嘴上口口聲聲,美國疫情可防可控的總統,就是就是不防控。
如此不防控,疫情怎么會不泛濫成災。
在一個,在疫情面前,已經完全陷入疫情危機的美國政府,不是積極應對,承認自己的錯誤,可是,特朗普,為轉嫁政治經濟危機,張口閉口“中國病毒”,甚至有攪屎棍美媒,提出要中國賠償。
估計,在全世界只有像特朗普這樣頑固不化的人,才能如此胡說八道。
如此,特朗普,美國疫情怎么會不泛濫成災?!
延伸閱讀——
美專家:新冠疫情或威脅美全球地位
參考消息
03-26
亞洲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庫爾特·坎貝爾、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計劃負責人拉什·多希18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題為《冠狀病毒可能重塑全球秩序》的文章稱,疫情暴露出華盛頓沒有做好領導全球進行應對的準備,長遠來看可能影響美國的全球地位。文章編譯如下:
在全球數以億計的人進行自我隔離之際,這場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事件。雖然它的地緣政治影響不如健康和安全問題重要,但從長遠來看,事實可能證明,這些影響同樣意義重大,尤其是對美國的全球地位而言。
又一個“蘇伊士時刻”
全球秩序的改變往往一開始是量變,然后是質變。1956年,對蘇伊士運河的一次拙劣干預暴露了英國權力的衰落,標志著英國作為全球強國的統治地位不復存在。如今,美國決策者應該認識到,如果美國不努力應對當下的情況,這場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標志著又一個“蘇伊士時刻”。
現在,除那些最盲目的擁護者之外,所有人都清楚,華盛頓最初的應對十分糟糕。從白宮、國土安全部到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關鍵機構的失誤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治理能力的信心。無論是橢圓形辦公室的講話還是凌晨的推文,特朗普總統的公開言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困惑,傳播了不確定性。事實證明,公有和私有部門都沒有準備好生產、分銷檢測和應對病毒所需的工具。在國際上,這場大流行強化了特朗普單獨行動的本能,也暴露出華盛頓完全沒有做好領導全球應對的準備。
在過去70年里,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不僅基于財富和實力,而且基于由美國國內治理、全球公共產品供應以及召集和協調全球危機應對行動的能力和意愿所帶來的合法性。這場冠狀病毒大流行正在考驗美國領導地位的這三個要素。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沒有經受住考驗。
中國擔當領導角色
在美國猶豫畏縮之際,中國正在迅速成為應對這場疫情的全球領導者。它努力向其他國家提供物資援助,甚至組織別國政府抗擊疫情。如果中國被認為正在領導此次疫情應對,而美國被認為無力或不愿這樣做,這種看法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
想一想中國越來越廣為人知的口罩、呼吸機和藥品等物資援助。危機爆發之初,中國購買、生產或作為援助接受了大量此類商品。現在它可以把它們分給別國了。
相比之下,美國缺乏滿足自身許多需求的供應物資和能力,更不用說為其他危機地區提供援助了。形勢十分嚴峻。隨著美國自身需求的增長,美國已經無力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相比之下,北京恰恰正在全球需求最大的時候為各國提供援助。
然而,危機應對不僅僅關乎有形商品。在2014-2015年的埃博拉危機期間,美國召集并領導了一個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對抗這種疾病的傳播。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一直避免在應對冠狀病毒方面謀求類似的領導角色。
相比之下,中國采取了積極的外交行動,召集數十個國家和數百名官員舉行會議(通常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分享有關新冠肺炎的信息以及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這些召集努力主要是在地區層面或通過地區機構進行的。其中包括通過“17+1”機制與中東歐國家、與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與10個太平洋島國以及與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其他組織進行的對話。
抗疫需要中美合作
華盛頓在重點關注國內努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協調一致的全球對策的必要性。只有強有力的領導才能解決與旅行限制、信息共享和關鍵物資流動相關的全球協調問題。美國幾十年來成功扮演了這種領導角色,它必須再次這樣做。
這種領導角色還需要與中國開展有效合作,而不是陷入一場有關誰應對更好的口水戰。反復強調冠狀病毒的來源幾乎毫無益處。大多數正在應對這一挑戰的國家更希望看到中美兩國向公眾強調這項全球共同挑戰的嚴重性和可能的前進道路。為了全世界的利益,華盛頓和北京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協同開展疫苗研究、臨床試驗以及財政刺激;共享信息;在產業動員方面進行合作;共同為他國提供援助。
最終,冠狀病毒甚至可能成為一記警鐘,推動氣候變化等其他需要美中合作的全球挑戰取得進展。
特朗普:美國疫情可防可控
環球時報
02-28
昨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了一場關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記者會。其間,他和他的團隊表示美國的疫情風險很低,完全可控。
可美國媒體的報道卻顯示,特朗普對疫情可能有些過于樂觀了。
先說昨天特朗普召開的白宮關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記者會吧。會上,特朗普和他的團隊都對美國能控制住疫情流露出了十足的信心。
截圖來自美國CBS新聞網的特朗普記者會畫面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爾(Alex Azar)稱,美國本土目前只有15個人感染(不算入“鉆石公主”號的感染者和從武漢撤回來的僑民),且過去2周只有1人感染。而特朗普本人則拿出了一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報告,稱美國應對突發疫情的反應能力世界第一。
截圖來自美國CBS新聞網的特朗普記者會畫面
然而,從美國媒體的報道來看,特朗普及其團隊對于疫情的看法,可能有些過于樂觀了。
這是因為,根據美國CNBC新聞網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報道,目前美國本土確診的人數之所以很少,是因為美國的疾控中心之前制定了一個極為嚴格的監測標準,只允許那些去過中國,或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人,進行新冠病毒的監測。
這直接導致美國加州的一名婦女于上周發病并被醫院懷疑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因為她沒有去過中國,也沒有和其他確診者接觸過,所以直到本周三才終于經過美國疾控中心的檢測被確診。這時,當地才開始緊急尋找這名婦女的密切接觸者,并給接觸過她的醫護人員做起了病毒檢測。
截圖來自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此事不僅引起了美國社會對于美國疾控中心檢測標準的擔憂,更可能意味著病毒已經開始在美國國內傳播起來了。一些醫學專家也對該報表示,對感染者的監測是疫情應對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目前,經過美國媒體的集中報道,美國疾控中心已于本周三晚間放寬了其過于苛刻的檢測標準,開始允許有伊朗、意大利、日本、韓國旅行史的患者,以及出現嚴重的急性下呼吸系統癥狀的患者也接受病毒檢測。
截圖來自美國CNBC新聞網的報道
但從《紐約時報》的報道來看,仍有臨床醫生認為這個標準并不理想,因為對于沒有外國旅行史的患者,醫生們只能等到他們進入了重癥時期,才能給他們進行檢測,這不利于及時發現感染者。
截圖來自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
除了檢測標準過于嚴格,《紐約時報》和CNBC新聞網等媒體的報道還指出,美國對于潛在感染者的檢測能力也很有限。
CNBC就表示,在美國人口較多的加州,當地只有幾百個檢測工具,恐怕不夠對潛在的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
截圖來自美國CNBC新聞網的報道
CNBC的報道還指出,雖然美國疾控中心曾經下發了一批病毒檢測工具給各地的公共衛生實驗室,但疾控中心很快又說這些檢測工具有問題,會導致結果出現偏差。所以醫院目前只能把疑似病例的樣本寄送給有能力進行檢測的實驗室,或是寄到位于亞特蘭大的疾控中心。這往往又需要耗費多天的時間。
截圖來自美國CNBC新聞網的報道
不僅如此,CNBC采訪的一位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專家指出,其實美國有不少實驗室是有能力進行病毒檢測的,但由于美國疾控中心的政策限制,這些實驗室不被允許進行相關檢測。而這,也限制了美國排查密切接觸者和鎖定感染者的能力。
截圖來自美國CNBC新聞網的報道
相信大家讀到這里,恐怕會對美國媒體暴露出的這些美國問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過于苛刻的感染者檢測標準、對輕癥病例的忽視、檢測能力不足、檢測渠道受限、檢測周期過長、甚至過度的自信自己不會重蹈其他疫情中的覆轍,都會導致對疫情的低估,甚至誤判。這也是為何我們會對美國捏一把汗的原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昨天在記者會上揮舞著的那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說美國應對突發疫情的能力在世界排第一的報告,其實是去年10月疫情還未出現前得出的。
而且,特朗普對于這份報告的引用,還引起了校方的關注和回應。一篇刊登在校方官網上的文章稱,雖然美國在報告中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榜單確實排名第一,得分83.5(共195個國家,中國排第51,得分48.5),但文章強調這個報告并不是給美國拿來炫耀的,而是為了說明全世界在應對流行病時都存在明顯的問題和漏洞,亟需彌補!
截圖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
作者:耿直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