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實體清單延期1年 美國的"斷供游戲"還要玩多久?)
在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一年之際,特朗普再次出手,決定延長對華為、中興等中國科技企業的供貨禁令。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2019年5月簽署的一項行政令延長一年,美國國會議員表示,此舉直接針對的就是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
延期一年有何影響?
去年5月15日,根據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68個關聯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
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陸雷指出,過去一年,“實體清單”對華為這樣的企業還是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很多出口項目都趨于為零。但我們也看到華為的年報總體還是增長的,這就說明國內消費的強勁增長抵消了這一影響。現在延期一年的話,已經形成不了什么震蕩了,因為不會比之前更差了。
對華為斷供,受影響的還有美國大量的供貨商,在相關企業的壓力之下,美國商務部不得不在一年內接連五次延長對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最近的一次是到5月15日。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決定延期正趕上美國商務部給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到期。有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特朗普還在揮舞“大棒”,但預計美國商務部還會繼續延長“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讓美國公司繼續和華為開展業務。
在陸雷看來,美國現在的動作可以解釋為一個要、一個不要,“要面子但不要臉”,首先他以一個國家之力來應對一個企業,以大打小已經是不要臉了,他又考慮到自己產業鏈的發展,偷偷放松一點,完全是一個雙標的行為。他又很要面子,為了證明之前沒有錯,所以美國還會繼續一手舉“大棒”,一手給“許可證”。
“實體清單”名存實亡?
在被列入美方的“實體清單”后,遭受斷供危機的華為加速自主研發力度,在過去一年來,不僅大大提高的芯片的國產化,更先后推出鴻蒙OS系統以及HMS生態系統。
同樣,特朗普對華為5g的打壓,也不能阻止華為在5G市場的發展。截至上月,華為宣布已獲得91份5G商用合同,領先于愛立信和諾基亞,由于華為在5G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就在上周,美國商務部被曝出,將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共同參與5G標準的制定。
對此,華為總裁任正非早有評論表示,華為在不在“實體清單”里已經無所謂了,這個名單已經名存實亡。
陸雷表示,用政治的手段去打斷全球技術合作,既辦不到又不可能。全球技術合作是由多方協同完成的,缺了任何人都不可以存在,而且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這個鏈條里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這個所謂的“實體清單”只具有政治上的意義而已。
不過,從特朗普延長禁令的舉止來看,美方在打壓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方面不會死心。近期有消息稱,美方甚至要求使用美國廠商設備的外國公司,也要遵守對華為的禁令。
陸雷認為,中國高科企業的崛起影響了美國在全球經濟和技術的霸主地位,美國既不滿意也不習慣,要讓他認同我們在產業鏈中新的地位和形象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在這段時間里他會不斷遏制我們,并且試圖拉他的盟友們一起來遏制我們,我們并沒有好的辦法來阻止這種遏制,“打鐵還需自身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