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替者11歲時的證件照
山東菏澤“校長11歲兒子頂替他人公職”的事情,再次將“冒名頂替”的底線擊穿。前些天,山東揪出的“系列頂替事件”中,無論是陳春秀,還是茍晶,都屬于學歷被頂替。從某種層面上而言,就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被換掉了。然而,回到“11歲小孩領取國家工資,被指頂替他人”的事情上,顯然已經不只是“換掉敲門磚”的問題,而是直接將“命運的坑位”換掉,“連磚帶坑”一鍋端。
按照“受害者”的說法,在2014年11月,他查到有個和自己同名,同姓,同身份證號的人在菏澤市牡丹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上班,才知道在1999年,自己被當時只有11歲大的小孩“冒名頂替”,對方從當時起就一直拿著“國家工資”。目前,菏澤市牡丹區相關部門已經發布通報,對5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與此同時,頂替者被單位除名,他的校長父親也被撤職處分。
說實話,發生這樣的事情,總讓人感到有些詭異。如果說“冒名頂替”他人入公職已經足夠不可思議,那么11歲的小孩,才剛過不尿炕的年紀沒幾年,為何就敢輕易的尿淹別人的命運呢?“這一切”,其實從媒體報道中,標簽化很重的標題中就能看出來。
畢竟,對于“山東校長11歲兒子冒名頂替他人入公職”而言,沒有人相信,“這一切”是11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所以,主要的拷問自然就直指“校長身份的父親”。甚至,我們可以想像,對于頂替者而言,在當時的年齡,他可能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
所以,對于這起“冒名頂替”事件,確實跟“陳春秀”事件,“茍晶”事件不太一樣。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頂替者的年齡,決定他所在具體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說得更為直接一些,作為頂替他人入公職的11歲孩子,可能他“非法所得”的工資,很長一段時期,都應該是其父母掌控著。
所以,頂替者的父母應該是最初階段的“受益者”。當然,綜合起來看,這家人都比較可惡可恨。只是,人們更關注的是,作為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可以這樣明目張膽地進入公職體系,“尿淹”退伍轉業軍人的命運,不得不說,有些玄幻,有些魔性。
要知道,二十年前的“人情勾兌”,“錢權勾兌”是比較猖獗的,即便明知道如此,可能也不能改變現實。就如被頂替者說,2014年自己已經發現問題所在,可是自己多方尋求說法,都不滿意。說到底,就是有人知道怎么回事兒,但是不去給辦理。
然而,順著最近“山東的冒名頂替的大風”,這樣的事情才浮出水面,不知道屬地的相關部門有何感想。畢竟,這位哭天喊地的“受害者”,曾經是位軍哥哥。如果說,連退伍軍人的飯碗都敢這樣去不當回事兒,確實就有很大的思想問題。
過去,人們都以為,喜歡捏柿子的人,總愛挑軟的捏,可就這件事情來看,有些人面對利益的誘惑,真是不分軟硬。說實話,如果軍哥哥的飯碗,都能被11歲的孩子搶走,那么“作惡之蛆”還有什么不敢干。所以,請別低估“作惡之蛆”的野心,他(她)們真是可吞萬物。
當然,目睹山東教育界的冒名頂替事件后,很多人直言教育公平被打破。可事實上,回到社會公平的考量上,教育界的不公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就從“山東校長11歲兒子冒名頂替他人入公職”的事情上而言,就說明,有太多關系被勾兌,有太多錢權被勾兌。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十幾年前,在民間時有傳出。我們也可以想象,既然不符合常識的11歲孩子都能被推上公職的位置,就說明類似的事情,并非個例。并且,也可以想象,為何,最近傳出的“冒名頂替”事件,都是二十年前遺留下來的問題。
就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人情勾兌”,“錢權勾兌”被常態化,也就是“官本位”思想已經走向某種泛濫成災。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講,真正的榮耀不是自己有多強。而是,只要家里有為官者,就覺得自己可以省心省事。雖然,很多時候美其名曰“有面子”。
不過,在“冒名頂替”事件之后,作為治理性的復盤,有不少人提出要嚴懲的邏輯,也就是除卻要給“作惡之蛆”行政式的內部處罰,還要盡可能的上升到法理的審判序列,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性的打擊“冒名頂替”的操作。對于這種提法,近乎一呼百應。
但是,目前來看,即便可以實施,也只能等到“下一波”冒名頂替事件的浮出。畢竟,要走向程序性的打擊,就要從根本上建立程序問責的體系。只有如此,才能將打擊擺到明處,才能起到威懾的作用,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公平氛圍下的“安全感”。
至于,來自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很多時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效率和被關注的概率問題。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冤屈之聲都能被聽見。所以,建立更為有效的程序追責機制,就顯得很迫切。而這些期待,“陳春秀”,“茍晶”已經錯過,但是,期望未來的悲鳴者能趕上。
不得不承認,有些“冒名頂替”違背良心,違背道德,違背法理。有些“冒名頂替”卻在這些基礎之上,違背基本的“常識”。11歲就能去公職單位上班,這是何等的威風。就算回到“大清時期”,皇帝緊急即位,也需要父親駕崩后才行。可是,事情就是這樣不可描述。
于此而言,這位校長父親確實敢為,幫助他成事的人也確實敢辦。約翰·密爾說,比起個人來,時代更容易出錯。可我想說,比起看得見的可惡,那些不可想象的可惡更加傷天害理。11歲就不干活拿工資,這意味著他不僅“尿淹”被頂替者的命運,也在“尿淹”基本的秩序壁壘。
只是,面對未來時,也要想到一個大概率的現實: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永遠在結巴中前進。“冒名頂替”的事情未來依然還會出現,而我們最大的期待不是趕緊去“清零”,而是希望這樣的事情逐步減少。畢竟,對于這種事情而言,總是存在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