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杭州47歲女子突然“逆生長”
老公天天把她當女兒呵護……
17年,患難夫妻令人淚目
“美娟,吃飯了,今天有你喜歡吃的雞腿。”夏德民(化名)面帶微笑,溫柔地哄著妻子,仿佛一位慈父呼喚著女兒。
然而,妻子劉美娟(化名)卻沒半絲回應,自顧坐在椅子上,雙手耷拉著放在腿上,雙眼直勾勾看著前方,就好似在神游。
夏德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妻子從47歲那年記性變差開始,隨后情緒變得喜怒無常,接著還逐漸喪失了語言能力、活動能力,直至變成一個任何事情都得人照顧的“巨嬰”。
讓劉美娟“逆生長”的是一種叫早發性老年癡呆的病。有人說,得了這種病的人就好像腦子里被裝了個橡皮擦。然而這橡皮擦擦掉的何止是病人的過往,更是一家人的未來。
時間一晃已經17年過去了,夏德民從劉美娟的丈夫變成了“父親”,他卻似乎沒覺察到自己角色的轉變:“我連生病都沒有時間,哪顧得上去胡思亂想?唯一的念頭就是把她照顧好。”
動不動就哭鬧
她莫名變得喜怒無常
曾經的劉美娟,性格開朗,愛交朋友,會跳舞,會打乒乓球,還會打排球,夏德民最喜歡看妻子滿面笑容的樣子。
他們倆在一個單位上班,劉美娟46歲那年,夏德民就讓她提前退休了,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可好日子才過了一年,劉美娟莫名變了,變得喜怒無常、令人費解。
“不要睡了,起來出去玩。”大夏天的中午,將近40℃高溫,整個村子都靜得只聽得見知了的叫聲,大家都躲在家里避暑,劉美娟非纏著夏德民要出去,可問她想去哪吧,又答不上來。
類似要出去玩的鬧劇每天都要上演數次,白天還好,晚上則比較頻繁。“她晚上精力特別充沛,動不動就鬧,經常半夜兩三點還要拉著我往外跑,要么就莫名坐在那大哭,怎么哄都停不下來。”夏德民說。
以前,他很享受晚飯后的時光,一家人坐在客廳里,邊看電視邊吃水果,然后早早睡覺養精蓄銳。可現在,他最害怕天黑,甚至不敢上床,整晚都提心吊膽,不知道妻子什么時候就會鬧起來。
因為劉美娟成天喊著出去,夏德民想著到外面去是不是會讓她好點,于是,他有空也會陪她去走走,可她還是老樣子。
一次,他們在市區逛街,從一個地方打車到另一個地方,沒想到她一上出租車就開始哭,把司機都哭煩了要半路轟他們下車,他說了一路的好話對方才勉強開到了目的地。
還有一次,他們一大家族的人在一個親戚家吃飯,酒過三巡之后,氣氛很歡樂,劉美娟卻突然抹起淚來,哭聲越來越響,場面一度尷尬極了。
鏡子里是誰?
她差點揮拳要去打
夏德民開始意識到,妻子應該是生病了,他陪著她連跑了好幾家杭州的大醫院,結果都是他難以想象的“早發性老年癡呆”,暫時還沒有效的治療辦法。而他更被醫生告知:這才是起步,之后一天要比一天糟。
“她的語言能力喪失得非常快,差不多發病2年后就不太會說話了,越說不清楚她心里越急,情緒就變得更糟。”夏德民說。有一次從醫院看好病回家,在等公交車的時候,她想跟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說什么,結果沒說清楚,她一急一腳就踢過去了,他趕緊一把抱牢她,同時不停跟老太太賠禮道歉。
而且,劉美娟的暴力不光對陌生人,就連最親近的丈夫,她也經常拳腳相向。比如,每次給她洗澡,那都是一場大戰,她不認識這個靠近自己的男人是誰,一邊拼命推擋一邊還喊:“有流氓,救命!”在幫她洗澡時被打幾拳或是踢幾腳是常事,她有時甚至還會咬人。
“沒有辦法,是病讓她不認識我了,她甚至都忘記了自己。”夏德民感嘆道。
為了防止劉美娟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傷人或傷己,夏德民把家里的刀、針等銳器都藏了起來,可怎么也想不到,一面天天照的鏡子也藏著安全隱患。“那天她早上起來洗漱好照鏡子,看著里面的人馬上情緒就不對了,她皺著眉頭氣不打一處來,拼命問我這個女人是誰,我跟她什么關系,說著還揮拳要去打,幸好我一把抱牢她,不然她的手肯定受傷。”
正如醫生所言,劉美娟病得越來越厲害。一開始為了上班,他白天都把妻子托給丈母娘,可2年之后,年邁的丈母娘已經吃不消“看”這個女兒了。在夏德民56歲那年,他也辦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續,當起了她的全職“保姆”。
兩次走失驚魂
逼他把她送進醫院
“她后來真的是一分鐘都不好離人,我被嚇了兩次之后,真的視線都不敢離開她。”夏德民至今還清楚記得那兩次驚魂。
有一年體檢,夏德民被查出肺里有個結節,醫生高度懷疑是肺癌,他預約了到市區的大醫院來看,因為不放心妻子一個人在家,所以連看病也帶著。看好準備回家前,考慮到路上還得要個把小時,他怕她半路要上廁所會比較麻煩,便領她到廁所先方便一下。
“我讓她先上,在門口等著,等她出來了,我自己再上,進去時再三叮囑她不要走開,結果解了個小便的時間,出來人就不見了,在醫院里轉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
還有一次驚魂是發生在家里,他幫劉美娟洗好澡后,自己身上也濕透了,索性也馬上洗洗吧,于是他讓她在房間待著,他保證很快就洗好出來。可他總是不放心,時不時停下來聽外面的動靜,果真,洗到一半時,房間里竟沒聲音了,他匆忙套了條短褲就沖出洗手間,原來忘了給房間門上保險,劉美娟自己開門出去了。
夏德民自責不已,先是在村子里轉了一圈,沒發現妻子的蹤跡,他很著急,想要報警,腦子里同時飛速思索著她可能會去的地方。“對,丈母娘家,那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他們兩家是同一個鎮上的不同村子,距離不算遠。他抱著碰運氣的心態一路跑過去,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又急又累的他,心都跳到了嗓子眼,最后看到妻子好端端坐著才放心。
“一天24個小時,我總要睡覺、上廁所什么的吧,可她偏偏就疏忽一分鐘都不行。”自己照顧了5年之后,夏德民也精疲力盡,雖萬般不忍,但在2010年10月2日那天,他還是無奈將妻子送到了杭州市七醫院老年病科住院。
照顧無微不至
喂飯得用三把勺子
醫院里進進出出,一晃又過去了10年。
同病房的多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她們丟失的除了記憶,還有運動能力,一天24小時,就這樣流逝在病床上。劉美娟在其中顯得特別扎眼,她年輕多了,而且還能坐。這都歸功于夏德民的悉心照顧。
“生命在于運動,得了這病的人慢慢就不會動,那么毛病就會越來越多,所以我盡量讓她少在床上躺著。”每天早上9點起床吃早飯,吃好了坐著聊聊天,或是用輪椅推著在走廊轉轉,天氣好時還能去樓下花園看看,中午12點半吃好飯午睡,2小時后起床,做按摩,然后是7點吃好晚飯上床躺著。“她自己不動,我就幫著她動,特別是手和腿,這樣肌肉可以萎縮慢一點,關節也能彎曲慢一點。”
之前,他每天都在家和醫院之間來回跑,常常凌晨5點多就起床買菜做飯,蝦、魚、牛肉等優質蛋白天天不重樣。最近因為疫情,病房不讓隨便進出,他就干脆跟她一起“住院”。“醫院食堂的飯菜總比不上家里自己燒的,反正就盡量讓她吃好點,我自己么隨便吃點就好。”雖條件有限,但夏德民對劉美娟的用心一如既往。
一日三餐給劉美娟喂飯也是件技術活。“因為她后來不會自己刷牙了,我幫她刷么又咬住牙刷,電動牙刷都咬破了好幾個,所以現在牙齒都蛀了也掉得差不多了。”以前每天送飯的時候,夏德民會把菜打成泥,現在醫院里沒工具,他只能用手撕,盡量撕得小,可一頓飯喂下來還得個把小時。
夏德民準備了三把勺子,一把小的,兩把大的。“她總緊閉著嘴巴,飯前用大勺子喂點水,一般就能好點;還有一把大勺子是喂飯的;可飯送進嘴里后她又老長時間不咽,就把小勺子伸進嘴里攪兩下,她緩過神來才會下咽。”
夏德民今年71歲,劉美娟64歲,他已經這樣貼身照顧了她17年,未來還能相伴多久?他沒多想,只覺得珍惜當下,哪怕能讓她在自己身邊多留一會也是好的。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