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今天(7日)早上,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位于安徽黃山屯溪區的一座明代始建的老大橋被洪水沖斷。這座大橋屯溪鎮海橋又名“屯溪橋”,俗稱“老大橋”。
該橋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屯溪老大橋長133米,寬15米,為六墩七孔石質拱橋,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
大橋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現為通往黃山機場、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
很多黃山人不顧暴雨,看著它消失,有人失聲痛苦:小時候的回憶啊,這座見證黃山歷史的古橋經歷多少風風雨雨,終也未能躲過此劫。
安徽網記者上午近9時曾在現場查看水情時看到,屯溪老大橋所在的橫江河洪水迅猛、濁浪滔天,近10時許,老大橋一個橋墩被洪水沖撞后出現毀損,之后橋體被沖斷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