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記者獲悉,當天上午位于宣城市旌德縣境內的一座名為樂成橋的古橋被洪水沖壞。據了解,該橋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被洪水沖毀清代康熙年間曾重建,是宣城境內現存最大的古橋,也是皖南第二大石拱橋,2004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有關部門表示,當天上午11時左右,樂成橋4號橋墩處最先出現損壞,在橋面出現部分垮塌后,洪水持續沖擊橋身,到了中午橋身開始出現大面積垮塌,原本11孔的古橋截至下午14時,只剩下4個橋孔,大部分橋體被沖倒。
就在2019年5月,同樣是因為洪水,樂成橋受到沖擊,一個橋墩上少了一片麻石,當時也進行了搶修工作。
據了解,這座古橋是附近村民到三溪鎮街道的一個主要通道,平時允許行人和小型車輛通行。現存的樂成橋為11孔石拱橋,長約150米,寬約6米,高約9米。
來源: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