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方法論# 總第108期,原刊于新華財經。
7月9日,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羅國慶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解讀近期資本市場熱點。#對話羅國慶#@老羅話指數投資
嘉賓簡介:羅國慶,經濟學碩士,10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任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研究員,華富基金產品設計研究員,廣發基金產品經理及量化研究員;現任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著有《指數基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基金定投讓財富滾雪球》,并長期擔任滬深交易所“指數基金及ETF特約講師”。
問:歡迎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羅國慶老師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如何看待本輪市場大漲?是類似于14年年底全面牛市的到來還是類似2019年一季度低估值修復行情?
羅國慶:從市場表現出的特征來看,此次大漲比較類似2014年底開始的全面牛市。一是從成交量來看,自7月2日起兩市成交金額連續4日突破萬億大關,7月7日成交金額更是達到了1.74萬億,創下了近5年來的高點,顯示了市場情緒的回歸。二是兩市融資余額攀升,截至7月6日達到了1.2萬億,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值,杠桿資金的進程也反映了市場對后市的樂觀。三是券商板塊領漲,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每一輪牛市的啟動都是由券商板塊帶動,此次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北向資金大幅流入。各種跡象都顯示A股當前狀態與2014年底的全面牛市比較相似。
問:近期金融地產等周期行業板塊暴漲,你認為市場風格是否發生了切換?后續這類行業的向上空間還有多少?
羅國慶:2019年以來,市場風格極度分化,成長股漲勢迅猛,但權重股表現平淡,造成指數與主動基金的走勢出現差異,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疫情影響下投資者對經濟預期偏弱,造成以金融地產為主的經濟增長高敏感型行業上漲乏力。但事實上,在疫情影響下,中國的經濟比其他海外經濟體更有韌性;而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的超預期回升有望推動權重板塊的估值修復。另一方面,大型藍籌股業績增長穩定、股息率高,在當下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此類股票受到了大型險資機構的舉牌,具備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市場也因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風格轉換。而在當下市場配置一定比例大型藍籌股,或許能夠享受到短期估值修復帶來的上漲機會;同時由于其增長穩定、高股息等優勢,因而具備較好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問:如今的A股市場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一些沒有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仍不斷在底部徘徊;另外一方面,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為首的“核心資產”屢創新高。如何才能在當前市場找到投資方向?
羅國慶:當前市場正在經歷一定程度的風格切換,以金融地產為主的價值股以及各行業的龍頭公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正在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投資中證100指數更加符合當前市場風格切換的特點。
中證100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規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組成,是藍籌股票中核心企業的聚集地,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超大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中證100指數行業分布以金融為主,并囊括各領域龍頭企業,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恒瑞醫藥等;同時,中證100指數股息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在過去三年均顯著超越了滬深300指數,且盈利長期保持穩定,具有明顯的“核心資產”的特征,在當前市場下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中證100指數相對于其他行業呈現出明顯的相對估值優勢,不僅擁有更高的安全邊際,同時后期補漲需求更加強烈。截至7月6日收盤,中證100指數動態市盈率PE(TTM)僅為12.67倍,相對于其他成長性資產更加便宜;并且由于其基本面較為穩定,疫情后期經濟恢復對其盈利修復預期高,因此擁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問:中證100指數相對上證50與滬深300指數有什么優勢?
羅國慶:首先,相對于上證50指數,中證100指數同時包含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核心資產,如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五糧液等,代表性更強;其次,相對于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成份股市值更大,權重更加集中,ROE、股息率等指標也更具優勢;另外,從歷史收益來看,中證100指數從未同時跑輸過上證5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并且在特定年份能夠同時跑贏其他兩只指數;例如在2017年,中證100指數收益率達到30.21%,而同期上證50與滬深300指數收益率分別為25.08%和21.78%。
問:前期漲幅不錯的成長股下半年將會如何演繹?下半年看好哪些行業?為什么?
羅國慶:前期漲幅較好的成長股在下半年仍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尤其是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硬科技”龍頭,有望迎來估值和盈利的雙驅動。首先,隨著二季度我國經濟的逐步重啟,科技型制造業有望觸底反彈,帶來相關龍頭公司的業績反彈。其次,中美關系有望進入階段性平靜期,而中美在科技方面的摩擦在近期市場的表現中也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反映。因此,在盈利預期、市場風險偏好、政策導向等因素的推動下,相關成長板塊在下半年仍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問: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經過深度回調后創下新高,當前看半導體行業有沒有什么新變化?后續我們應該關注哪些行業信息?
羅國慶:從中長期維度上,“國產替代”與“5G迭代”仍是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發展主線,而疫情對需求的影響也將在第二季度觸底,并于三季度開始反彈;隨著我國5G網絡建設的逐步推進,半導體芯片行業將迎來基本面改善帶來的盈利提升。另一方面,我國半導體“國產替代”的步伐也在加速,中芯國際于7月7日開始面向A股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國家大基金二期獲配規模超過35億元,占總配售規模的14%,并引爆了市場情緒,由此可見市場對“國產替代”的關注;且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不變,并計劃在2030年發展出一批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的企業,因此半導體芯片行業在中長期仍將收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此外,從市場風格來看,內外部因素將共同推動投資風險偏好的提升,也將成為影響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的重要原因。從外部因素來看,中美關系有望進入階段性平靜期,所以我國半導體芯片行業在下半年將迎來較好的發展窗口期。從內部因素來看,我國資本市場正處于政策與經濟基本面共同推動的新一輪牛市的前期,市場風險情緒抬升,盈利與估值同時提升的半導體芯片行業有望吸引更多市場的目光。
問:作為長期關注半導體行業的指數基金經理,你有什么投資建議給到中小投資者?或者說,這種波動幅度巨大的指數品種應該如何投資(尤其是如何止損/止盈)?
羅國慶:當前市場情緒較為亢奮,因此可能導致指數波動增強,但是考慮其成長性,無論是以中證100指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還是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成長行業都將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若不希望錯過未來的上漲行情,可以采用分批買入和定投的策略。分批買入策略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投資方式,在對當前市場沒有較大把握或沒有持續現金流來源的情況下,最好不要一次買入,可以采用分批買入的策略,將資金分成幾份,采用越跌越買,對于不具備精準擇時能力的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另外一個策略就是定投策略,因為要在市場準確踩點抄底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定投補齊了只選擇一個時點買進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資中立于不敗之地,也是適合很多投資者的簡單理財方式。
從止盈上來講,推薦投資者使 用“目標收益率”方式止盈。目標收益率法也是一個簡單易操作的止盈方法,確定一個目標收益率,一旦定投的收益率超過了目標收益率,就可以止盈了。再開始下一輪投資。
問:牛市中,板塊輪動太快,中小投資者經常陷入“掙指數不掙錢”“跑輸指數”的尷尬境地,請問牛市買指數是好的投資方式嗎?為什么?
羅國慶:從歐美發達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隨著時間的拉長,指數投資價值正在凸顯。特別是在當前市場機構化及強監管的環境下, 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 超額收益空間將進一步收窄。同時,指數基金持股數量多, 個股權重均衡,可充分分散風險,以中證100指數為例,其前十大成份股權重占比約為38%,能夠從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單個企業自身原因而造成的“爆雷”風險。
問:本輪牛市,市場驅動的因素有哪些?相比以往有哪些特別之處?
羅國慶:本輪牛市源于金融地產等價值板塊,其背后的原因是2019年以來估值的極端分化,市場資金長期以來偏向以科技、醫藥、消費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導致價值股與成長股估值差的擴大,最終導致了低估值板塊的補漲。
相對于以往,本輪牛市的特別之處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從監管層來看,當前的政策在金融監管、地產等方面仍然較為嚴格,相對于2014年的“鼓勵金融創新”的監管環境有較大的區別;二是在資金層面,當下A股的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于公募與外資,其投資風格偏向于高盈利、高景氣、增長穩定的行業龍頭企業,相對于2014年大量散戶配資涌入市場有明顯的投資風格上的差異;三是在基本面方面,2008年以來以成長性行業為代表的經濟增長低敏感型行業呈現出了明顯的超額收益的特征,這是由于自2008年以來,從中國到全球,長期經濟預期持續下行所導致的。但今年以來,由于疫情的原因,全球貨幣市場正處于極度寬松的狀態,傳統的固定收益資產吸引力正在下滑,而增長穩定、高股息的價值股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中國由于疫情控制得當、經濟恢復預期遠好于歐美國家,因此境內核心資產的吸引力更甚。
問:市場有觀點認為,牛市多急跌,回調就是上車機會。你怎么看待這一說法?
羅國慶:在牛市當中,雖然市場未來的上漲預期較高,但也會出現周線或者月線級別的回調,最大振幅可超過10%,因此,若市場一出現回調便全倉買入,對后續投資情緒的影響極大;若后市持續回調,對于風險偏好較低或者資金杠桿較高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煎熬。
對于牛市當中的回調,建議可以采用金字塔法買入策略或分批買入的策略。所謂金字塔法買入策略是在看好后市預期的情況下,為避免踏空而采取的投資策略。具體操作步驟是在當前價位買入10%倉位,當市場下跌5%時加倉20%,以此類推,等待后續市場反彈。分批買入策略與金字塔買入策略類似,僅在每次買入的數量比例上有所差別。采用此類投資策略,不僅能在市場回調時抓住“抄底”的機會,同時也能避免市場回調幅度過大、區間過長對自身的負面影響。
問:去年市場就流傳“炒股不如買基金”,當前時間點,投資基金會是比投資股票更好的選擇嗎?你有什么建議給到廣大個人投資者?
羅國慶:我們認為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基金相對于投資股票更具優勢,原因在于以下幾點:一是從歷史經驗來看,牛市當中投資指數基金的收益率要好于主動投資,在當前牛市來臨的預期下,選擇一只具有代表性的寬基指數進行投資可以獲得更好的預期收益;二是當前市場分化嚴重,行業內的龍頭效應愈發明顯,因此對投資者選股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大部分投資者由于時間精力、專業知識等原因的限制并不具備相應的選股能力;三是投資個股相對于投資基金波動更大,并不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定投指數基金具有紀律嚴格、省時省力、積少成多、平攤成本、長期可觀等特點,并且適合有不同投資需求的人群(例如長期理財規劃、強迫儲蓄等),因此推薦個人投資者可以更多的通過定投的方式參與基金投資。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為嘉賓訪談問答實錄,僅代表被訪者個人看法,不代表今日頭條和新華財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