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則有關韓國的消息震驚了韓國,首爾市長樸元淳上午突然取消所有安排好的日程安排,聲稱“身體有恙”,包括與青瓦臺商定好的會面。
據警察調查顯示,大約上午10點之后,樸元淳身穿黑色衣褲和灰色鞋子,走出市長官邸,向城北洞的北岳山一帶走去。不久后,樸元淳給女兒留了信息,并于下午2點多鐘與朋友通了電話。下午四點左右,樸元淳個人手機信號消失在城北洞臥龍公園附近。
其女兒在報警電話中稱,“父親留下了莫名其妙的信息,有不好的傾向”。而在7月8日,首爾市政府原秘書也正式向警方提交控告,聲稱“遭受過樸元淳市長的性騷擾”,并稱不止一人。
市長失蹤消息出來后,韓國搜索熱詞前十位都是有關樸元淳的,如失蹤、死亡、女秘書、性騷擾等,足見這一消息給韓國社會帶來的震動。
在接到報警后,韓國警方出去消防人員與搜索隊對城北洞一帶進行大規模搜索,隨后于晚上零時左右在北岳山肅正門附近發現樸元淳市長尸體,警方宣布樸元淳市長離世。
至此,韓國政界較有前途的政治明星、首爾市長樸元淳宣告隕落。
韓國政界人物自殺,已經出現多例。最為令人震驚的就是前總統盧武鉉,其它大多是一些中高級官員,如具體負責某項事務的官員,因未能達成目標,或為掩護其它人物而自殺,原因不一而足。
對于樸元淳而言,自然身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雖然警方的調查還沒出來,不少說法有待商榷,但從韓國政治的特征來看,可能有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最直接的因素,自然是性騷擾的原因。
首爾市政府前女秘書的控告,應該是直接原因。樸元淳任首爾市長已經兩年多,在各個方面的做法可圈可點,也受到市民的擁護,極少負面新聞。如在市政建設方面,首樂市這兩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又如新冠肺炎處理,樸元淳也是雷厲風行,處理得當,遏制住了新冠在首爾的蔓延。尤其是在對待對中國援助上,更是執行堅決,那句“到了我們(向中國)報恩的時候了”十分暖心。在政治上,樸元淳一直被視為共同民主黨內最有競爭力的三個政治明星之一,另外兩位是前總理李洛淵、現京畿道知事李在明。由于統合未來黨的糟糕表現,共同民主黨已經取得了地方選舉與國會議員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如果不出巨大的黑天鵝事件,未來2022年的總統大選必然是共同民主黨。因此,總統候選也就是這三人之一。由此看,壓倒樸元淳的最后一根稻草應該是性騷擾問題。
其次,是韓國的“恥”文化與女權主義所致。
如果單單從性騷擾的原因來解釋樸元淳市長之死,其實有點勉強。這還從文化角度去深入理解。韓國是一個傳統的男權社會,雖然韓國社會中一直在宣揚尊重女性,宣揚男女平等,但在實際中很難做得到。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將女性地位捧得很高、但事實上并未如此之高。這種悖離就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認知“剪刀差”:喊尊重女性聲音越高的人,往往其現實并非如此,因此就會導致更大的政治包袱。其后果就是,無論你做得多好,只要在性騷擾問題上出現問題,必須會導致政治生命的終結。而在韓國的政治社會中,對女性又不像宣傳的如此尊重,經常出現政治人歧視、騷擾女性的社會“潛規則”。倒上性騷擾問題上的韓國政客已經不可勝數了,僅僅民主黨內,這幾年就先后有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釜山市長吳居敦(音)等人因”Me Too”問題上犯事掛冠而去,政治生命宣告結束。其它的各級官員更是很多。一旦出事,這種“政治剪刀差”常常成為壓倒一個人心理而走上絕路的動因。
再次,是韓國政治的“潔癖”所致。
韓國政治的傳統有著悠久的隨便文化,以政治人為中心常常形成盤根錯節的小集團和小團體,大家同命運共進退。君上位,我等分配利益蛋糕;君下臺,我等一同下山打游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下臺也不可怕,大不了蟄伏幾年再來一遭。因此,處于領袖地位的政客有著拉扯、照顧這些追隨者的義務與責任,甚至是終生的責任與義務。所以,領袖要十分小心,在政治上、生活上都要負得起責任。而在出事時,尤其是這種難以啟齒的性騷擾問題,直接導致政治生命終結,會影響一大批追隨者,也會影響到所在黨的聲譽。既無法面對自己家人,又無法面對大量的追隨者,更無法向黨內解釋,甚至可能影響黨的前途。如此情況下,茍活都成為一種奢侈之事,只能“一了百了”,以極端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更為簡單”的方案。
第四,沒有足夠的財力解決此類問題。
當然,這個說法有些牽強,但不失為一種解釋。共同民主黨脫胎于學運與工運,其善于做政治斗爭,而不擅長經濟經營。因此,韓國的政治生態中,保守勢力經常是代表的大財閥、大企業、有錢人,而進步勢力則常常代表普通百姓。通俗地講,保守黨經濟常常玩得很好,但政治上往往會比較混亂;而進步政黨善于奪權,但在經濟問題上常常出現麻煩。到個人來講,保守黨的議員或官員們是有錢人,而進步政黨的議員或官員們沒什么錢。在遇到性騷擾之類的問題時,有錢人的解決方式自然是通過消財免災的方式。沒錢的,只好談感情、談未來。然而,就韓國的政治而言,如果一方有可能被政治利用或不滿足于現狀而試圖有更高的政治要求時,韓國的政治現狀又不可能,因此就會導致控告或告發的出現。
第五,黨內斗爭也可能是誘因之一。
前面講到,共同民主黨自2018年以來,順風順水,相繼在各種選舉中大勝,2022年的總統大位也基本勝券在握,統合未來黨目前看元氣大傷,基本是沒有希望的,也不會構成對共同民主黨的重大威脅。相比來看,敵人弱了下去,共同民主黨內部的爭斗越發激烈起來。前總理李洛淵在國會議員選舉中直接對陣干掉了保守派的頭號人物黃教安,一時間在黨內氣焰甚盛,與樸元淳、李在明呈三足鼎立之勢。因此,三人不斷出現磁吸效應,不斷有追隨者加入,不但有政客,更有諸多學者也加入,意在總統大位確定后能分一杯羹。同時,三方的相互爭斗不斷白熱化。前不久,民主黨某位女性議員也因前面說過慰安婦的不當言論與舉動而遭到各方“痛毆“,據稱就是派系斗爭的產物。可想而知,在如此情況下,樸元淳出現性騷擾指控,也斷然不僅僅是性騷擾問題本身,更是一件置對手政治生命于死地的手段。正如安熙正,凡此指控一出,絕無翻身可能。
在上述各種因素的交織、混雜作用下,最終導致了韓國政治史上的這起悲劇。
斯人已去,我們只能嘆息。無論如何,樸元淳市長的整體表現還是得到不少肯定評價的。
愿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