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產到重生,在多方努力下,停擺了5年的僵尸企業重獲新生
廢棄工廠又響起機器轟鳴聲
就像顏家玲沒想到自己最終會成為投資人,楊健也沒想過自己會在5年后重新回到山溝里的廠房。當廢棄廠房又響起機器轟鳴聲,不少村民重新回到工廠、成了工人,那些當年從工廠里離開的工人又回來了。
7月1日下午,福建泉州永春縣下洋鎮涂山村里駛進了一臺臺滿載貨物的工具車,村民涂建識坐在家門口的木質矮凳上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肯定是我們這山溝溝里的工廠又買了‘大家伙’。”
幾個月來,每天都會有這樣大大小小的工具車駛進村莊,在涂建識的記憶里,早前在村子里看到這么多工具車已經是十多年前福源鋅業剛建廠的時候。他告訴記者,那時候這家企業是村里的“錢袋子”,涂山村里有近百名村民在這家全省唯一的鋅錠生產企業里打工,十年前每人每月平均能賺上3000多元。后來,因為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加上國際鋅價暴跌,2015年初工廠被迫停產,工人們走了,債主們卻找上了門。自那以后,涂建識在這個山溝里再也看不到滿載著千百斤鋅錠的工具車,原先工廠里的村民也紛紛轉行打起了零工,干起了農活。
春節過后,涂建識從村干部那里聽說工廠破產重整的事終于有了結果。他發現,周圍陸續有不少村民重新回到工廠、成了工人,那些工具車又回來了!
重整,艱難且“魔幻”
自打見到顏家玲,她的手機就就沒停下來過。一邊是每隔三五天就會有當地鎮上的專班人員上門,她要忙著梳理需要當地政府出面協調的遺留問題;一邊是分散在各個功能車間里的四五十名工人,她要隨時協調各個部門解決廠房修復、機器檢修安裝中的難題。
這樣的狀態從她去年7月報名成為福源鋅業重整投資人之日起,幾乎持續至今。“原本我是債權人,現在卻成了投資人。”顏家玲笑說參與破產重整的經歷可以用“魔幻”來形容。
2007年起,顏家玲就和福源鋅業有著供貨關系,她的企業負責礦石粗選,而福源鋅業負責礦石冶煉提純。2015年工廠停工的時候,福源鋅業欠了顏家玲企業1000多萬元債務。除了顏家玲手中的欠條,福源鋅業還有包括職工工資、稅款、銀行擔保在內的2717萬元優先債務需要清償。
看到破產重整的公告,顏家玲原本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據她回憶,當時報名的總共有3個意向投資人,可到繳納保證金的時候卻只剩下她一個。為了不讓保證金打水飄,她被“推著”參與了破產重整的全過程。
重整的過程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樣。由于停產后廠區維管缺失,多個車間、倉庫存在安全隱患,大量設備因為雨水侵浸銹蝕、破損老化,有人笑說:“顏家玲買了一堆廢銅爛鐵。”
此外,由于債權人多達423人,債權關系復雜,福源鋅業重整事項一度陷入了僵局。
為盤活這個僵尸工廠,推動產業轉型,福建永春縣成立了副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小組,下洋鎮挑選精于做招商、司法工作的10余名工作人員組成專班,政府和法院等多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推動重整事物。在多渠道收集、整理福源原始文件資料,公開選聘審計評估機構對福源鋅業公司資產、負債及財務情況進行客觀還原的基礎上,他們為福源鋅業定制了一套傳統公告招募和網絡拍賣股權相結合的重整方式,破解因廠區長期空置導致的遺留問題。新版的重整方案在法院的全程監督下實施,贏得了債權人的信任和支持。
眼下,留給顏家玲的路只剩一條——重啟福源鋅業。
歸來,痛并快樂
就像顏家玲沒想到自己最終會成為投資人,楊健也沒想過自己會在5年后重新回到這個山溝里的廠房。
3月16日,完全沒有礦石冶煉生產經驗的顏家玲從破產管理人員手中的工資發放表格中,找到了福源鋅業原總工程師楊健的電話。
當時,受疫情影響,楊健還在湖南湘潭的老家,接到電話后,他連夜給顏家玲手寫了一封信,提出了3個返廠復工的條件:計質計量,成本利潤核算要及時準確;不搞家族企業,各項管理制度要執行到位;要保障工人的生產權益、關注工人的勞動效率。
楊健告訴記者,2007年他以總工程師的身份,參與了福源鋅業濕法冶煉生產工藝的設計和廠房建設。2012年離職時,他留下了一句話:“放棄自己親手建起的廠房,我心不甘情不愿。”
在楊健看來,這個山溝里的工廠接近礦源又毗鄰港口,周邊鋅加工的下游產業集聚,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前導致破產最大的原因,就是經營管理不善。
收到親筆信后,顏家玲隨即答應了所有要求,在她的極力邀請下,楊健一路從湘潭開車回到了永春,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當年從工廠里離開的十幾名湖南工人。
廠房屋頂的瓦片被掀開了,陰陽極板被腐蝕了,鋼構車間成了危房……面對眼前的廢棄廠房,楊健沒來得及感傷,便帶著工人開啟浩大的修復改造工程。
重整攪拌系統,加裝智能化自動鍋、購買電解機器人……5年的生產停擺背后是生產設備的持續更新迭代,楊健算了一筆賬,重啟福源鋅業需要2億元的流動資金。
為了加快重整進度,在當地政府多方位的招商支持下,顏家玲得到了臺灣合伙人的資金支持,一件件動輒千萬元的“大家伙”隨之被運進涂山村,在車間里運轉了起來。
楊健感嘆:“重生的過程注定艱難,但痛并快樂!”
重啟,從工人開始
回到福源鋅業的還有村民涂旭升。
“工廠重啟,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看得到的幸福呀!”
在車間里忙著修復電機的涂旭升,面對記者的提問,提著嗓門給了答復,眼里透著一股勁。
他告訴記者,老廠宿舍4個人一間,新廠工人可以享受2人間的套房;老廠干半天活換來一身汗和一臉土,新廠里綠化搞起來了,自動化設備安起來了,汗流的少了,臉上的灰也不見了……
對涂旭升而言,工廠倒閉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5年里,他為了掙錢四處打零工。現在工廠重啟了,他在離家1公里的車間里就能賺到錢。
據下洋鎮黨委書記張延年介紹,在縣、鎮兩級政府的推動下,重生的福源鋅業將有望在年底全面重啟,預計年產能可突破4萬噸,將為當地創造近300個就業崗位。
“工人回來,廠區里才有了生機。”顏家玲表示:“伴隨著山溝里重新響起的隆隆機器轟鳴聲,我有信心還會有更多的工人聞聲而來,回到這座在絕境中重生的工廠。”
【來源:《工人日報》(2020年07月07日 06版) 記者 李潤釗 通訊員 方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