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近兩年全球各國之間的競爭趨勢已變得非常明顯,競爭方向基本已經由軍事和經濟朝著科技層面轉型,所以在進行細分之后可以確定,科技強國的方針也并非沒有道理。當然,在國家和各行各業的重視下,我國近兩年已經在通信和互聯網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最為關鍵的半導體行業卻始終與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
半導體產業屬于門檻較高的產業,由于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起步較晚,技術積累較少,所以使得我國龐大的電子產業結構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都受人掣肘。當前,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芯片制造環節受限于人所存在的弊端,尤其是光刻機這一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從現階段來看,在光刻機層面上我國與西方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半導體領域確實還存在著不少有著亮眼成績的公司存在,比如中微半導體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微半導體主要是一家為晶圓廠商提供蝕刻機設備的半導體公司,由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蝕刻機已經被臺積電運用。
或許在說蝕刻機之際,外界對蝕刻機的認知較為局限,但知道蝕刻機的重要性不亞于光刻機,是高端芯片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微半導體雖然低調,但是在蝕刻機市場卻有著亮眼的表現。目前中微半導體占據國內蝕刻機80%的市場份額,市值也在最近突破1400億,是中國芯片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當然,中微半導體成立的原因是在美國對中國產業實現技術封鎖之際,尤其是在限制蝕刻機設備對華出口后,使得中微半導體不得不從最基礎的65nm蝕刻機技術研發。在耗時11年時間后,中微半導體攻克5nm蝕刻機制造技術,領先美國巨頭IBM兩個周時間。
所以,在技術遙遙領先的背景下,讓中微半導體完成了技術追隨者到領導者的身份轉變,同時也讓中微半導體獲得了臺積電、長江存儲等多家廠商的訂單。根據中微半導體財報顯示,在2019年中微半導體營收達到了19.47億,單臺蝕刻機價格達到了2000萬元。
此外,為了保持自身在蝕刻機市場的競爭力,當前中微半導體已經開始著手于3nm蝕刻機設備的研發,繼續在蝕刻機市場擴大優勢。所以從中微半導體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即便中微半導體有過非常艱難的時期,但是在堅持下依舊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