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屬于安徽省的地級市,其因銅而得名,以銅而興盛,采冶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盛于漢唐。銅陵雖然沒有全國知名的旅游景點,但是同樣擁有眾多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景點。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這些古村鎮沉淀著銅陵的文化,銅陵的歷史。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處意外走紅的古村落-嶺山吳古村。
嶺山吳古村落位于銅山鎮南泉村南端,而銅山鎮是銅陵在池州境內的一塊“飛地”,距銅陵市區約90公里左右。整個村子三面環山,自然風光十分優美。古村落始建于宋末,其創始人為四宣義公,系從徽州遷居此地。自然村現有130余戶500人,吳姓人口占村落人口總數95%。
據家譜記載,四宣義公當初沿著古徽道沿途販賣牛肉。夏日的一天走到這里,正口渴難耐之時發現了一股清泉,泉水甘甜解渴。后經多次沿途走過,發現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捷、適宜人居,老牛商遂于驚奇中將家人遷居于此。而古村位于一條經商古道之上,往來商人絡繹不絕,于是村民紛紛在路邊開設飯館、旅館等。
村子的建筑整體為典型的徽派建筑,但建筑材料并不是青磚黑瓦,而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外墻采用本地窯廠燒制的大青磚或從附近山上采下的山石徹筑,室外則延用徽派全木框架穿枋構建,前后進之間構筑四水歸堂的天井。依山而建的嶺山吳古村落,中間是吳氏宗祠,族人則圍繞宗祠左右和后面而居,莊上四大明巷整齊排列,戶戶有石板路相連,路畔有排水溝相通。
吳氏宗祠始建于宋朝末年,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歷經多次拆建,原建筑整體為七進,現在只存五進。宗祠由門前廣場、八字外墻、門樓、前院、前庭、天井和后廳(享堂)組成。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宗祠稍顯陳舊。后來在族人共同捐錢修建下,才有了現在的面貌。整座祠堂系古木穿枋而建,中間還有一個四方形的天井,承擔著整座祠堂采光、透氣的功能,其徽派建筑特色十分明顯。
在徽派老宅旁邊有座新建的涼亭,這應是當地居民日常休息娛樂的場所。古老的徽派老宅,與新建的涼亭,形成鮮明的時代反差。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老舊的建筑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且缺少管理和維護的老房子存在安全隱患,陸陸續續有許多老房子被拆除改建成現代的“小洋樓”。經濟幾十年的時間,村子中絕大部分的古跡蕩然無存,現在只留下吳氏宗祠和15戶傳統徽派民宅,令人惋惜、感慨!
嶺山吳古村落中,還有一些有名的景點,如老虎洞、老虎泉。另外村落附近就是南泉寺,聞名世界的南泉禪宗文化遺址,也尤其值得一游。那么,你有去過安徽省銅陵市嗎?對銅陵印象怎么樣?你聽說過嶺山吳這個小眾古村嗎?你覺得這些隱藏深山的古村落該如何保護?如果有機會的話,你想不想到這里來走走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