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動自人類開始社會活動出現就已經出現。從以物易物,到貨幣的出現,經濟的發展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映照。今天就讓我們聊聊夏商時期的百姓們的生活行為是如何影響到一個王朝的。當然,古代經濟再怎么原始,但終究也不是一個方面就可以概括的,因此筆者淺談下周朝的井田制。
對于古代百姓來說,一生之中能和經濟掛上鉤的,也就那么幾樣:錢、土地、人。其中土地在古代是占據了主要的經濟地位,因為他們的吃喝都是依靠土地的產出。井田制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土地制度,你要是周朝農民,那么你的田在哪?
首先我們先談下井田制的歷史脈絡:
一、農耕的崛起
人類經過了漫長的進化,為了填飽肚子,通常是通過狩獵獲取食物,但是這樣仍經常吃不飽。后來,有一批人手里有了武器,總結了一整套狩獵竅門,開始流動作案。這也使得食物獲取更加容易,但是古代沒有冰箱這樣的東西老存放獵取的肉。慢慢的他們發現,抓住活的獵物比一次性宰殺完更有利。于是他們開始了圈養動物,這批逐水草而居,日常養動物的古代人就成了游牧民族的先祖。
還有另外一批人,偶然發現了種子。他們發現把種子扔到土里就能長出吃的,守著腳下的土地就餓不死,還不用費力出遠門狩獵。然后這批拿著鋤頭種地的人就成了農耕民族的祖先。
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愛恨情仇,持續了幾千年,講個三天三夜都沒法道盡。當然,在他們堅持不懈的給對方找茬的過程,也促進了他們一定程度的融合,并改變了雙方的經濟。
二、種地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農耕的地盤在不斷的擴大,種地逐步取代狩獵,人們的生活方式變了。這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革,耗費了夏商周三個朝代。走過了漫長的歲月。
到了周朝,情況有了新變化---分封制。 原本周朝以前,是沒有這回事。也就是之前都是天子直接管轄老百姓,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這種模式讓天子感到力不從心,因為人多了,看不過來了,摸魚的人就多了。于是在周朝開始大規模開始分封各諸侯,而諸侯又大規模擴招卿大夫幫忙管理,卿大夫也嫌累啊,于是也大規模招收士,讓士直接來管理平民。于是就從扁平化到層次化管理轉變。分封制解決了怎么分地,那種地呢?這時候中國第一個土地制度井田制出場了。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點在當時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怎么用就又分別了。井田制劃分土地時會分成“井”字,中間的叫公田,你和其他農民一起種,周圍八塊叫私田,分別分給八個農民種。所以你田就在哪幾個私田里的一個。等收獲的時候,私田是你自己種的,所以糧食是自己的,公田的收成算是士,但是士也要繼續上繳大部分糧食給卿大夫,然后在到諸侯,最后是天子,層層上繳。這個叫助。另外農民還承擔了其他責任,比如修路,當兵服役和一些苦活臟活累活 , 這叫賦。
三、井田制的崩潰
和很多制度一樣,一開始很好用。但是用著用著就變味了。加上周天子分封出去的地越來越多,導致諸侯的封地越來越大,周天子的地越來越少,少到什么程度,可以看看下圖諸侯國。就導致了諸侯的心越來越野了,公田應該上繳的糧食也開始偷奸耍滑。另一方面,諸侯大力鼓動平民開墾新地,新開墾的地肯定不是屬于周天子的,而是諸侯的,因此越來越少的平民去耕種公田,周天子的糧倉里的糧食也越來越少,沒有糧,統治力也越來越弱,最終導致王朝的衰敗。
井田制的崩潰,讓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中國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