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美國懲罰措施以及疫情的雙重沖擊之下,伊朗經濟已經跌入谷底。可據新華網7月13日報道,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贊加內指出,盡管遭受美國發出的限制措施,但伊朗仍決心發展石油產業,以期有朝一日重新奪回全球石油市場份額。而回顧近期,伊朗此番"堅定信念"的背后,其實也離不開這一利好消息。
伊朗與中國達成25年合作計劃:將獲4000億美元投資!
6月23日,伊朗方面就宣布與中國的25年全面合作計劃已經獲批通過;而24日,中伊雙方重要人士也已舉行視頻會議,就包括推動25年雙邊合作計劃在內的事項進行了磋商。另據外媒7月12日報道,伊朗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埃齊當天表示,目前中伊25年全面合作計劃的協議框架已定。也就是說,這份時長為25年的"路線圖"正在穩步推進當中。
針對上述消息,美媒7月11日也對外宣稱,其已經獲取了這份長達18頁的"最終版本"協議,且真實性已經獲得了"伊朗內部人士的證實";而根據該媒體披露的協議文本,中伊之間的合作將主要在能源、基建、經濟以及國家安全領域內進行。
"知情人士"稱,總體而言,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對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約28000億元人民幣),涉及港口、鐵路、銀行、電信等近100個項目;且雙方還將繼續深化在重要裝備及信息交流方面的合作;而作為交換,伊朗將在這段期間為中國提供穩定的石油供應。
需要注意的是,伊朗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阿里·默罕默迪近期也公開表示,伊朗需要經濟"生命線",而能源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伊朗至少需要將日石油產量提高到至少每天850萬桶,才能繼續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因此,伊朗需要中國市場。
伊朗拋出2大港口合作項目,對中國市場有何利好?
很明顯,伊朗對中國市場的訴求在于后者擁有其所需的技術和石油需求——而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也評論,中伊關系的關鍵一環在于石油。的確,伊朗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但自從美國2018年加大"介入"力度以來,伊朗石油出口情況并不樂觀;因此,中國市場"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的頭銜以及每天石油需求量約達1300萬桶,對伊朗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也正是在如此迫切的合作訴求之下,伊朗拋出了一個令外媒評價為"令人擔憂"的合作項目——提議建設包括阿曼灣沿岸的兩個港口設施。
實際上,早在2019年底,伊朗就被曝正按計劃在阿曼灣建立一個新的石油碼頭,這將為其原油開辟一條新的出口路線,并允許油輪繞過霍爾木茲戰略海峽;伊朗石油部有關負責人強調,建設Goreh-Jask管道和賈斯克(Jask)港口的原油出口碼頭是優先計劃之一。
對此,美媒就指出,參與Jask港口新項目建設對中國買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因為這是世界上大部分石油通過的水域;尤其是,該通道對美國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后者有一支重要的隊伍就在這附近。不僅如此,中企近年來還參與到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的建設當中,這些港口不僅具有商業價值,同時還起到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回歸到中伊在港口建設領域的合作,這對中國市場又有何利好?最為直觀的無疑是保障石油通道運輸的"安全性"。一直以來,我國在石油運輸渠道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原油進口仍比較依賴海上通道,而海上通道的安全度卻常常會受到政治、社會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通過與伊朗在港口建設項目上的合作,將使得我國能在海上通道掌握較大的主導權,穩定通道的安全性。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松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