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拼光三個德械師! 淞滬會戰慘敗并非指揮失誤, 硬實力差距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首當其沖與日軍拼命的三個德械師,如下:1、88師(孫元良師長)2、87師(王敬久師長)3、36師(宋希濂師長)
淞滬會戰前期籌劃和開打的第一階段,戰場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他親自指揮兩個德械師:87師和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歷史上記載”八·一三“淞滬會戰,實際上是8月14日下午全面打響的。中國軍隊一反防守態勢,這次采取主動進攻:主要以兩個德械師87和88師為核心,大約共5萬兵力,圍剿在上海虹口區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約5000人。作戰目的,是要將上海灘內的日軍全部清除。
八卦一下:臺灣影星秦漢的爹,就是孫元良,爺倆兒還真是像?。?/p>
順便再說一句:宋希濂的36師,原本駐扎上海,上一年西安事變爆發,他帶兵去了西安。此時,這一支德械師正日夜兼程往上海趕來。
5萬人打5000人,10倍兵力。依然出師不利。1937年8月14日,下午15:00,張治中下達總攻令;18:00,我軍炮擊日軍陣地,然后士兵沖鋒。(不懂軍事,為何這么久才炮擊?)當年戰況報道:”日沒時,全線進展均不大。“日沒時,也就八九點鐘吧,兩三個小時的進攻,絕對優勢兵力,硬是吃不掉日軍。這就是當時中日雙方軍事實力最直觀體現。88師傷亡很大,擔負沖鋒的264旅,傷亡過千人,7名連長陣亡,旅長黃梅興陣亡。
第二天,停止攻擊,休整。第三天,8月16日,凌晨1:00,局部攻擊開始;晚上,蔣介石下令:再次發起全線總攻。第四天,8月17日,下午17:00,我軍總攻開始。(外行疑問:總攻從命令下達到執行,時間是不是有點長啊)第五天,8月18日,又暫停總攻。政府與英、法、美三國斡旋,想把上海作為中立區。這天早晨,日軍兩個陸戰大隊到達上海增援,約1400人;這天晚上,宋希濂的36師也抵達上海,立刻投入戰斗準備。至此,三個德械師都齊了。
第六天,8月19日,總攻繼續。87師主攻楊樹浦,有國軍最先進的裝甲團助陣,團長是杜聿明。但是,中國軍隊缺乏步坦協同的訓練,步兵與坦克在進攻中速度脫節:坦克成功突破陣地,但步兵沒有及時跟上,最后幾乎所有坦克都被敵擊毀。87師也被打殘。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8月20-22日,攻擊匯山碼頭失敗。這三天的戰斗,我軍戰術有所調整,采用中央突破戰法,集中攻擊日軍核心陣地匯山碼頭。36師主力沖鋒。最后,36師傷亡2000多人,216團團長胡家驥陣亡。
至此,淞滬會戰打了10天,沒有達到之前的會戰目標。日軍沒有被肅清,我軍三個德械師基本被打廢,全部撤到后方休整、補充。此時,日本大本營緊急征調的三個師團,即將登陸上海。淞滬會戰第二階段的戰役,也即將展開。蔣介石也緊急征召陳誠到上海,指揮”土木系“國軍主力,迎戰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更慘烈的戰斗,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