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奇女子,被譽為“中國的阿信”,名氣絲毫不輸眾人心中的女神林徽因。她一生的婚姻和事業(yè)都令人稱奇,當年她與自己的丈夫離婚,由于丈夫重男輕女,她不要兒子只帶走了4個女兒,丈夫認為她養(yǎng)不活,放大話嘲笑,卻不料董竹君狠狠打了他臉。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貧民窟。因為家庭條件困難,董竹君只去私塾待了很短一段時間,12歲便被父母送去青樓做了一名賣唱女。在那里,董竹君遇上了未來丈夫夏之時,夏之時曾任蜀軍副都督,他為董竹君的美麗聰慧心動,打算花錢把她贖出去。
沒想到董竹君居然拒絕了,理由是將來兩個人在一起,萬一有矛盾他便會說“你是我花錢買來的”。為此,董竹君選擇自己逃出去,14歲那年,她與夏之時結為夫妻。結婚之前,董竹君對丈夫提出要求:不做妾、組建一個完好家庭、去日本留學時要帶上她一起。
夏之時答應了,婚后,夫妻倆便一同赴日本留學。沒想到,兩人相處的時間越長,董竹君就越發(fā)現(xiàn)丈夫是個封建思想嚴重、且通身大男子主義的人,他認為董竹君是自己的附庸,不許她拋頭露面,連她站在窗前聽遠處的音樂,他也懷疑妻子愛上了吹奏的男人。
1915年夏之時先回國,便叫自己弟弟去日本陪妻子,表面說照顧,實則處處監(jiān)視她,防止她出墻。2年后,董竹君從日本學校畢業(yè),本想去法國深造,卻被夏之時叫回四川。夏之時事業(yè)失意,開始染上鴉片惡習,稍有不如意就對董竹君非打即罵。
董竹君不肯待在家做家庭主婦,她一定要自己出去做生意,辦織廠、經營黃包車,這些都讓夏之時非常不滿。同時,兩個人在孩子的問題上也產生了沖突,夏之時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延續(xù)香火,董竹君前四胎生下的都是女兒,夏之時便要求她繼續(xù)生,最后才生下一個兒子。
女兒們從小就不得父親喜愛,就算生病了,夏之時也懶得照顧。但董竹君不同,她自己吃過地位低的苦,對這幾個女兒倍加疼惜,并且向丈夫提出女兒也應該讀大學。夫妻倆的分歧越來越大,1929年,董竹君帶著4個女兒與丈夫徹底分居。
因為夏之時起初不肯離婚,5年后才正式簽協(xié)議。在夏之時看來,董竹君離開自己就是走了死路,很愚蠢。他嘲笑:“你想帶女兒去上海,站不站得住腳先不說,要是女兒能養(yǎng)大能讀書的話,我在手板心里給你煎魚吃!”
出乎夏之時預料,董竹君之后雖然歷經坎坷、險些活不下來,最終卻還是得貴人幫助,在上海大世界附近站穩(wěn)腳跟,開起一家名為“錦江小餐”的川菜館。她精心布置了幽雅的用餐環(huán)境,一樓做普通大堂、二樓三樓設雅座,又將川菜的重辣改為輕辣,果然備受歡迎,紅遍了上海灘。
她甚至以自己的名字為靈感,設計竹葉店徽,讓“錦江”成為了馳名中外的招牌。無數名流大佬都喜歡來光顧董竹君的店,杜月笙更大手筆地幫董竹君擴充了門面。后來錦江小餐改為錦江飯店,作為創(chuàng)始人,董竹君的名字隨著它一起為眾人熟知。即使成為了商業(yè)大亨,非常忙碌,董竹君也時刻關注女兒的教育問題。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精神,她一邊送女兒去教會學校念書,一邊每天給她們讀進步雜志;魯迅在上海演講時,董竹君馬上帶著女兒去聽;她不讓女兒來飯店,怕那里的浮華風氣讓女兒受到不良影響;女兒在外地讀書,董竹君時刻不忘給她們寫信,教育她們將來要做有用的人。
而董竹君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她的4個女兒個個成材,出國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三女兒董國瑛從美國紐約大學電影技術學院畢業(yè)后,曾經短暫進入聯(lián)合國工作,后來便回國創(chuàng)建著名的八一電影制片廠。這一切都與董竹君的教育分不開,她既是一個愛國企業(yè)家,也是一個完美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