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純電動汽車單車帶電量普遍提升。EV 乘用車 1H20 年平均單車帶電量為 50.49Kwh,同比增加 7.73%。EV 客車單車平均帶電量為 211.94Kwh ,同比增加 17.72%。單車帶電量的提升是未來純電動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或將成為未來對燃油車替代的發力點。
預計 2020 年上半年歐洲累計銷量 38 萬輛,同比增長超 50%。從我們跟蹤的歐洲八國數據看,1-6 月 BEV+PHEV 銷量共 334783 輛,同比+60.6%。其中 BEV 累計銷量 191737 輛,同比+35.9%,PHEV 銷量143046 輛,同比+112.6%。我們預計 1H20 歐洲整體銷量約 38 萬輛,同比增長 52%。我們認為增長較快除了基數原因,更多的是歐洲市場政策的落實和車企推進力度加大。
持續建議以供應鏈作為選股最重要的條件,各環節均可挑出全球一線供應體系龍頭:
(1)電池及材料供應體系:全球供應體系格局已經形成,寧德時代、LG將成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成長性最強的企業,其供應鏈核心品種疊加競爭格局呈現一超多(無)強狀態的個股將持續帶來超額收益,
(2)傳統零部件雙擊機會:長期看,汽車電動化后,市場集中度會比現在高。目前全球汽車銷量約 8600 萬臺,銷量最大的豐田和大眾均在 1000萬+,CR2 24.4%。我們預計,由于電動車核心技術和應用更加偏軟,規模經濟更大,客戶壁壘更高,未來龍頭一家份額可能就會達到 20%-30%,甚至更高。同時,我們認為,未來龍頭車廠的盈利能力將會比現在更高,目前頭部車企凈利率集中在 6%-10%之間。傳統零部件有兩個邏輯:(1)份額更大,因為下游客戶份額變大,行業集中度變高;(2)價值量增加。
(3)設備類公司將迎來新一輪向上周期。鋰電設備上一輪需求爆發周期是 2014-2017 年,2018-2019 年由于國內終端需求增速放緩以及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加速優勝劣汰階段,鋰電設備廠商新增訂單以及交付也進入了增速放緩階段。隨著全球一線車企以及動力電池廠為新車型加速推出以及需求爆發做準備,預計 2020 年下半年鋰電設備廠商將迎來新一輪爆發,與上一輪周期相比,結構上會發生較大變化,切入全球一二線鋰電池客戶的設備廠將更加受益于下游擴產加速以及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的需求增長。
(4)通信和電子部件國產化的機會。對于通信和電子,未來不僅在 5G上迎來高景氣度,隨著特斯拉推進汽車電動智能化,通信和電子在汽車上的應用會快速發展,建議關注技術卡位優勢明顯或者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的標的。
全球需求爆發帶來的產業鏈多重機會以及定制化產品領域格局變化帶來的機會:
(1)挖掘潛在全球一線供應鏈標的:除了市場最為熱點的特斯拉產業鏈之外,歐洲傳統車企 2020 年起加速推動電動化車型加速推出,與特斯拉一起構建了全球一線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
(2)行業發展帶來市場忽略的邊際增量:歐洲一線車企快速發展帶來國內二線動力電池廠歷史性機遇,大眾收購國軒股權為此類代表,中國中游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凸顯,進入國際一線客戶的國內二線供應商有望迎來拐點;阻燃劑行業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需求增量。
我們預計 2020 為海外電動車放量元年,政策與消費共振。預計隨著疫情恢復,及優質新車型陸續推出,全球新能源汽車下半年產銷開始顯著放量。1)需求端:國內中游 7 月訂單大幅好轉,預計中游龍頭環比+30%以上;2)政策端:歐盟或加碼電動車政策,在實施嚴苛碳排放政策同時,給予補貼、免增值稅、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刺激政策,并且歐洲各國均加大對電動車補貼力度(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激發終端用戶需求;
7 月預期國內中游鋰電需求恢復,龍頭訂單預計環比大幅增長,迎來基本面拐點。短期疫情影響不改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全球電動化正邁入供給端優質車型加速期,未來三年是全球主流供應鏈加速爆發的趨勢性機會。
建議關注: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全球龍頭之一)、恩捷股份(濕法隔膜全球龍頭)、璞泰來(負極材料快速進步者)、先導智能(鋰電設備國內龍頭)、新宙邦(電解液海外供應鏈)、億緯鋰能(業績高增長的全球二線動力電池龍頭)等龍頭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