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畫說小康”系列欄目第十二期帶大家來到寧夏中衛。如果把黃河比作一串項鏈,那么寧夏中衛市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寧夏最年輕的地級市,中衛環境優美、開放包容、活力四射,你想要的,這里都有。
一座城市,最吸引人的,首先是她的景。
走在“沙漠水城”中衛的街道上,你會驚詫于這座城市的多樣性。
依河傍沙、道路寬闊,這是西北的雄渾;綠草如茵、岸柳搖曳,這是江南的秀麗。兩種看似沖突的個性,在中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圖為鳥瞰多彩沙坡頭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圖為道路寬闊的中衛市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而中衛最負盛名的沙坡頭景區,也繼承了中衛的特性。這里集沙、河、山、園、濕地、湖泊為一體,極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風光之雄奇。
黃河在這里拐了一個獨特的“U”型大灣,這里有天下黃河第一漂的黃河祁連山大峽谷漂流、西北第一駝隊的騰格里沙漠探險駝隊、中國首創世界唯一沙漠大扶梯……
圖為中衛市區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對厭倦了大都市鋼筋水泥的旅客來說,中衛的黃河·宿集則是不二選擇。
圖為游客體驗黃河·宿集 中新社 楊迪 攝
黃河·宿集依托黃河水灣景觀資源,保留了當地民居夯土建筑風格,復原了原始在地古村落整體風貌,集邊塞古城、西北村落、沙漠黃河于一體。
在這里,你可以劈柴、喂馬、彈吉他,面朝黃河,春暖花開。
圖為游客體驗黃河·宿集 中新社 楊迪 攝
你看那個西瓜它又大又圓,你看那個枸杞它又紅又艷……
中衛素有“中國枸杞之鄉”“中國硒砂瓜之鄉”的美譽,硒砂瓜、枸杞不僅幫助當地農戶致富增收,也吸引了諸多游客前去品嘗。來中衛,一定要嘗一嘗當地的特產。
圖為硒砂瓜農喜迎豐收 中新社 楊迪 攝
中衛的香山壓砂西瓜基地地處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發量卻為2400毫米,屬于中國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但降水、光照、溫差、土壤條件卻是西瓜生長的絕佳環境,也是中國最適宜種植高品質壓砂瓜的唯一區域。
世界最好的枸杞在中國,中國最好的枸杞在寧夏,寧夏最好的枸杞在中寧,中衛市中寧縣素有“中寧枸杞甲天下”的美譽。
圖為枸杞豐收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中寧縣區域地形地貌是清水河沖積平原淤灌土和黃河沖積平原淤灌土,適宜種植枸杞。中寧枸杞果實橢圓形,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質柔潤,果肉厚,有粘性,入口味甜、微酸,回味無窮。
中衛還被譽為“云天中衛”。
在中衛,不僅天高云淡,亦有大數據之“云”棲息。
2013年,寧夏中關村產業園西部云基地在中衛建立,面向全國開展云計算和大數據業務。
近年來,中衛市加快亞馬遜、美利云、中國移動等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運營,西部云基地已成為中國數據中心主要聚集區域之一。
圖為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那么,中衛市發展云計算產業的優勢在哪里?
首先,中衛氣候條件適宜。年平均氣溫8.8℃,全年大氣環境優良天數達280天以上,適宜采用全自然風冷技術建設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
圖為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內的展廳 中衛市委宣傳部 供圖
其次,中衛地質構造穩定,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零,適合建設高安全性的超大型數據中心。
再者,中衛地處中國陸地幾何中心,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均在2000公里以內,是光纖網絡覆蓋全國最優路徑選擇點。
最后,中衛土地和電力能源富集,風光水火互補,電網結構堅強,區域供電可靠程度高,用地指標有保障。
中衛也可以讓人們的夢想照進現實。
圖為當地婦女通過剪紙提高自己的收入 中新社 楊迪 攝
在中衛市海原華潤希望小鎮的產業幫扶中心內,當地的婦女在接受培訓后,習得了謀生的技能。單親媽媽馮英以前靠打零工維持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如今,她依靠剪紙賺錢,最高的時候一個月能賺2000多元。
圖為當地婦女通過剪紙提高自己的收入 中新社 楊迪 攝
圖為海原華潤希望小鎮里活潑的孩子 中新社 楊迪 攝
目前,海原華潤希望小鎮累計培訓3005人次,培訓227人,并將村民的剪紙刺繡作品通過專業合作社統一運營銷售。
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紅寶村,有一支農民合唱團。這支成立于2019年4月的合唱團目前有成員約80人。
雖然一些學員文化程度較低,但學習唱歌的熱情卻很高,白天忙完農活,晚上就去練習唱歌。合唱團的創立者李震宏說,這支合唱團,主要是要唱出農民們的精氣神。
圖為農民合唱團 中新社 楊迪 攝
圖為農民合唱團 中新社 楊迪 攝
圖為農民合唱團成員討論發聲技巧 中新社 楊迪 攝
喜愛唱歌的魏小蘋大姐說,她喜歡唱歌,在田間鋤地時、在家里干活時,她都會哼哼小曲,“過去的苦日子過完了,我的好心情現在都表現在歌里。”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 楊迪
編輯:陳昊星
責編: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