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小長假,我們從學校出發,打算騎車去丹東,因為走的都是山路,速度很慢,加上有兩名成員體力不支,所以第一天我們在岫巖住一晚,沿著盤山公路爬上一座600米高的山,這就是營口和鞍山的交界處了,在下山時看到路邊立了一塊石碑“玉都岫巖”,在沒看到那塊石碑前我還從不知道‘玉都岫巖’這個稱謂。
這座600米高的山下坡是真的長,至少有兩公里,而且有種九路十八彎的感覺,下個坡至少拐了七八個彎,坡有點陡,基本每個彎都是90°以上的那種,不過對于我們喜歡騎行的來說就是一個字'爽‘。
到了山腳下第一個村莊,路邊就開始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玉器加工廠,路邊也是擺放著許多成色比較差的玉石,有的玉石竟然達到了兩三米高,要是離得近我都想帶回家鋪院子了,在岫巖的很多村子中別墅是屢見不鮮,在小鎮里也是排滿了大大小小的玉器批發店鋪,玉多得拿來做床墊。
下午5點左右我們到達岫巖縣,我那淘玉的心早已是按耐不住,簡單找了個住宿安放行李和自行車后,連晚飯都不管了,先到街上看賣玉的地攤,很多條街基本都是在賣玉器,雖然眼福是飽了,但賣的玉基本都很貴,成色好的一個吊墜都是好幾百,那些綠色和暗綠色是本地生產的,而那些黃色的玉聽地攤老板說是朝鮮產的,價格也比較貴,一條街基本都讓我們給逛完了,玉器是不少,但是價格感覺不合適,也就一些什么手鐲、項鏈之類的比較便宜,不過一群大老爺們誰戴這玩意!
最后在一個地攤上看到一個成色和做工都不太好的玉葫蘆,但感覺還算實惠,跟老板砍價到30就買了,拿來當個小擺件也可以,最主要是留個紀念!
最后在離開岫巖時我們在一座山上發現一個廢棄的采玉地,玉雖然滿地,但是成色不怎么好,騎著自行車,我們也只能撿幾塊小的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