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曾指導并指揮過許多戰爭,他所締造和統帥的軍隊,用落后的武器裝備戰勝了國內外強大敵人,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人民武裝。1974年,毛澤東已81歲高齡。此時盡管他身體欠佳,自嘲快要“見馬克思”了,但其頭腦卻依然清醒睿智,關注著國家、民族利益及領土主權的完整。
這一年,在毛澤東的決策和指導下,我軍在西沙海域發起了一場規模不大但意義非凡的海上自衛反擊戰。這一戰,不僅是中國海軍艦艇部隊第一次對外作戰,也是毛澤東一生中決策的最后一仗。
這一戰,便是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
西沙自衛反擊戰雖然是一場小規模的戰斗,但是其背景相當宏大、復雜。牽涉到了當時中、美、蘇三個大國的全球戰略,還有越南、中國臺灣地區。要說西沙自衛反擊戰,還得先從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開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特別是六九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后,中國受到了到來自蘇聯的巨大戰爭威脅。美國與蘇聯在冷戰中的對抗中,也顯得非常被動。六十年代末,蘇聯戰略力量與美國趨平,美國面臨蘇聯戰略威脅嚴重上升需要聯合中國共同遏制蘇聯。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急于從越南撤軍,也需要中國的戰略配合。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和尼克松從戰略高度的眼光,打開了中美關系大門,西沙的收復可以說是這一戰略決策的附屬產物。
越戰期間,西沙的很多島嶼是被美國支持的南越占領的,而不是共產黨的北越。美國知道自己撤出之后,南越將很快被北越消滅。美國不希望撤軍時西沙的這些島嶼被北越占領,因為把西沙交給北越就等于是交給了蘇聯。這有一個重要的例證:美軍在越戰中的重要軍事基地--金蘭灣,越戰后蘇聯很快就租借金蘭灣作為自己的軍事基地。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中國在收復西沙問題上,是與美國有默契的。這并不是出于美國對中國有多么友好,更不是恩賜,完全是出于美國自身利益。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抓住時機收復了西沙。
中國收復西沙時,南海艦隊的兵力不夠,需要從東海艦隊支援。臺灣島處于南海和東海之間,以往艦隊的調動都是從臺灣島以東的外海繞遠航行,避免走臺灣海峽的敏感航道。這一次艦隊行動時間緊迫,規模又很大,能從臺灣海峽通過嗎?尼克松訪華,對臺灣蔣介石政府的打擊可以說災難性的。這個時候大規模的艦隊調動通過臺灣海峽,蔣介石會有什么反應?
中共的高層通過秘密渠道與蔣介石取得了聯系,蔣介石出于民族大義的考慮,讓艦隊順利地通過了臺灣海峽,贏得了戰機。
美國撤軍之后,給南越的經濟援助也開始大幅減少。缺少美國的援助后,南越勢必會面非常孤立的局面,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無錢無援的南越當局把目光投向了南海這個“聚寶盆”。美國饋贈的海軍艦船正好可以增強搶奪中國資源的底氣。資料顯示,至1973年8月底,南越軍隊悍然侵占中國南沙和西沙群島中的6個島嶼,同年冬,其軍艦在西沙海域接連制造撞毀中國漁船,抓捕漁民等事件。
鑒于南越方面的挑釁,1974年1月11日,中國外交部提出嚴正警告,重申中國對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群島具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南越當局對此置若罔聞,非法行徑并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先后派出三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再次侵入中國西沙永樂群島海域,不但襲擾中國從事生產作業的漁船,還向飄著中國國旗的甘泉島開炮,打死打傷多名中國漁民和民兵。
17日,南越軍隊又侵占了中國西沙群島的金銀島,強占甘泉島,并公然取下中國國旗。實際上這時候南越當局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就是要在西沙群島維持事實上的軍事存在,迫使中國政府作出讓步,以實現非法占有的目的。
周恩來和葉劍英把南海的情況匯報給了毛澤東,并提出應通過加強巡邏及其他相應軍事措施,保衛西沙群島!毛澤東在報告上鄭重批下兩個字:同意!并指出:“看來,不打一仗,不足以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恩來、劍英的意見很對!”
毛澤東批準后,解放軍南海艦隊隨即與民兵一道進駐西沙群島的晉卿、琛航和廣金三島。同時,周恩來親自過問了西沙群島情況和工事構筑條件,并修改作戰部代軍委起草的、批復廣州軍區關于調動使用兵力的方案。
1974年的南海艦隊遠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家底非常寒酸,能出遠海作戰的艦艇屈指可數。海軍官兵從6艘6604型獵潛艇中選出2艘艦況較好的,并將其它艇上狀態最好的設備攢在這2艘艇上,像今天改裝賽車一樣改裝好了271和 274艇。這種蘇制的老艇雖然噸位小(排水量319噸)航速低(最大航速18節),但火力并不差,有1門單管85毫米前主炮,后甲板2門單管37毫米炮,另配 12.7毫米機槍及火箭深彈。
由于生產年代早,自動化程度低,開火時炮組幾乎全員都在甲板作業,易受敵火力的傷害。當時正有一批老兵要退役,一聽說要打仗便死活不走,堅決要求參戰,在軟磨硬泡下擠上了271、274艇。結果兩艇均超員,部分戰位出現雙崗,并且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水兵,打仗最需要的就是他們。2艘艇出海后,18日上午,與中國海軍389和396兩艘掃雷艦組成的396編隊匯合。
針對南越當局對我領土的侵犯和挑釁,臺灣當局亦沒有熟視無睹,1月18日,臺灣當局再度發表鄭重聲明。
然而,海峽兩岸各方聲明并不能阻擋南越西貢當局變本加厲的挑釁,西沙海戰就在1月19日南越西貢當局企圖強占我琛航島和廣金島的時候由西貢當局打響了第一槍。琛航島是個將近0.3平方公里的小島,緊挨它的還有一個將近0.1平方公里的廣金島。兩島形成一個天然港灣,不僅是我漁船經常停泊的地方,而且是南海前哨的戰略要地。
葉劍英得到報告,立即打電話給廣州軍區指揮員,了解詳情后,向周恩來報告。周恩來在電話中指令葉劍英:“由你負責,到總參謀部指揮作戰!”早上7點多鐘,葉劍英第一個到達作戰指揮室,有關人員立即向他報告情況。
葉劍英和鄧小平等一起聽取匯報,研究敵情,調配兵力,向前線發出一道道命令。中國守島的民兵在自衛還擊中,打得十分英勇,迫使上島敵人狼狽逃回。晚上,葉劍英同鄧小平等經過研究,決心乘勝收復被南越當局侵占的甘泉、珊瑚、金銀三島。經報告毛澤東批準,1月20日,葉劍英和鄧小平向前線部隊發出了堅決收復三島的命令。經過戰斗,相繼收復了這三個島。
至此,西沙群島的永樂群島全部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西沙自衛反擊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同日,外交部發表聲明,抗議南越當局的軍事挑釁行動。
西沙自衛反擊戰一年后,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對海軍做了重要指示:“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我們海軍只有這樣大(指小手指頭)。”5月23日,毛澤東又對蘇振華關于海軍發展的報告做了批示:“同意。努力奮斗,十年達到目標。”9月初,劉華清針對海軍“十年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寫出了《關于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提出了八個建議,呈報鄧小平并毛澤東。鄧小平很重視,第二天就批給蘇振華:“請你考慮一下,我看有些意見值得重視。”
鄧小平在1974年就講過:西沙機場以后一定要搞,那里位置重要,可以前伸到南沙,控制南沙。要表明南沙的領海主權是我們的。要在南沙加強我們的軍事力量。要加強巡邏以顯示我們的國威、軍威。
從長遠看,南沙斗爭一定要放在很重要的戰略地位。斗爭實質是我國領土主權被他國侵犯,海上領土被分割,海洋資源被掠奪,這是直接關系我們的國家地位、民族尊嚴的原則問題。南沙斗爭將是復雜的,打不打仗都會有激烈斗爭,而且有時是多種形式交錯的斗爭,外交、政治、軍事、經濟手段并用或擇其一二。南沙斗爭也可能長期,也很艱巨。流血犧牲可能很難避免,需要周密籌劃。
根據鄧小平的意見,最后劉華清形成了一份建議。1976年2月29日,鄧小平閱后批示:“同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