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東面有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西面是歐亞大陸,而且中國的地形走勢是自西到東海拔由高到低,因此我國也就成了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國的季節(jié)交替較為明顯,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而且副壓也就成了影響我國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所以不同的氣壓帶來的降雨量也就不一樣!
在長江中下游,特別是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又一個“入梅”的過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梅雨季節(jié),梅雨季節(jié)會出現(xiàn)的持續(xù)天陰有雨的氣候現(xiàn)象,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都出現(xiàn)了長達40天的降雨,到處的江河湖都滿了,長江、洞庭湖和鄱陽湖的警戒水位也到達了歷史的極值,其形勢幾乎超過了98年的特大洪水。
2020年真的不平凡
確實,庚子鼠年真的不平凡,年初抗疫,年中抗洪!讓本來就沉浸在疫情陰霾里的湖北帶來了更加沉重的負擔!不僅如此,澳大利亞的火災、東非的蝗災蔓延到南亞,再加上年初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不平凡,感覺更是極具魔幻!前不久,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大的消息就是三峽庫區(qū)泄洪!那么為什么長江中下游正在鬧水患的時候,三峽卻在這個時候泄洪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其實,不僅如此,長江三峽從建設前中后外界就有著相關的一些說法,特別是每當長江沿線的城市發(fā)生內澇的時候,人們就會想起98年抗洪,當然98年因為洪水保衛(wèi)大武漢、2020年又因為疫情在保衛(wèi)大武漢,最近武漢的“龍王廟”又被水淹了,真的是多災多難!正因為如此,很多外界對于長江三峽就有了更多的質疑,很多人就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三峽工程!
其實,基本上可以想到不光是梅雨季節(jié),只要是上游降水量比較大的時候三峽大壩都會特別的“忙”,除了調節(jié)上下游的流量以外,還要應對各種的謠言,例如前不久谷歌地圖顯示的三峽大壩歪了、三峽大壩只有16.5公分的厚度等等。
三峽水庫神秘的面紗
三峽水庫是我國最大的人工水庫,它是三峽水電站的配套工程三峽大壩建成后蓄水,對于三峽工程的竣工,在某些程度上是屬于利國利民的一種工程,三峽工程有被稱作是三峽水電站,位于中國的水電之都宜昌市的西陵峽附近,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遙相呼應,成為了長江干流上的兩座重要的水電工程。同時在長江干流形成的一個長約600余公里、平均寬1.8公里、總面積達1084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長江年平均徑流的約千分之四。
三峽的這個393億立方米是多大的容量呢?我就來和近期達到水位極值的鄱陽湖來做一個比較吧!
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jié)性重要湖泊,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最大容量是約260億立方米,這么一看三峽庫區(qū)的最大容量比鄱陽湖的還要大!
不能忽視的三峽水庫的作用
確實,三峽水庫一直被外界質疑著,這么宏大的一個工程到底能給國家?guī)硎呛锰幠兀咳龒{水電站的功能還是特別多的,有航運、發(fā)電、種植、養(yǎng)殖等等,在三峽水電站充分發(fā)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的綜合效益前提下,已經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并且已經成為了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水力發(fā)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前面看到了一些議論,因為長江中下游重在鬧水患的時候,三峽大壩居然開閘泄洪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下游的水勢更加的吃緊,給原本降水量大的長江沿線城市造成了更大的隱患,這會不會與時局有些背道而馳呢?
其實,三峽大壩的泄洪是為了給大壩釋壓給水庫騰空容量,為了迎接上游更大的水量的到來。
三峽是這樣防洪的
實際上,歷年的長江流域入梅,三峽水庫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在防洪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入梅以后三峽水庫已連續(xù)5次下調了泄洪量,出庫流量從每秒35000立方米一直減到了現(xiàn)在的每秒19000立方米,降幅接近5成,因此有能力應對上游的強降雨。
雖然三峽在這樣嚴峻的時刻開始泄洪,但是再怎么大的流量也無法跟鄱陽湖和長江各大支流的水量相比較的,何況三峽下面還有一個葛洲壩!所以說三峽泄洪導致下游水患增加這個是不符合實際了!即使有影響,也是在承受范圍之內的。
寫在最后
三峽水庫的防洪是收放自如,不是完全攔截洪水,而是有計劃地進行水流量的調節(jié),而且三峽水庫的容量只有221.5億立方米,同長江的9600億立方米小巫見大巫了,科學的調度能使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三峽只是堵而不疏,只有180多米高度的三峽大壩也是無能為力的,屆時三峽水庫已無有效庫容來削弱洪峰,這個時候再開閘泄洪一切都晚了。
科學視野,不同見解,歡迎留言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