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此更是表示,替課是一種學生失信的體現。他稱,為防止學生逃課,一些高校除課上點名外也采取了很多辦法。像打卡上課、指紋簽到等。甚至有學校老師每節課后,拍攝教室同學合影,作為“證據”。 “大學生不愿自己上課,找人替課,甚至花錢找人替課,這是一種喪失誠信的行為。”儲朝暉說,上學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但在這個過程中卻想方設法進行逃課,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高校替課月入數千
那么這種行為違法嗎?北京市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對此表示,目前法律懲戒的主要是替考國家級考試的行為,比如替考成人考試、職稱考試、高考等。校內替考,雖然不違法,但也涉嫌違規。根據大部分高校的規定,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被開除學籍。吳立宏表示,高校應該加強對替課替考的監管工作,建立起嚴格的教學和考試機制。
同時,高校應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尤其將學生的誠信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對于替課替考等違反校規的行為,學校要從重從嚴處理,進行相應處罰。同時,他建議高校提高任課老師的責任感,如果發現學生出現替課替考情況,對監考和科任老師也進行責任追究,以嚴肅學校的校紀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