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7月13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偵查部門正式指控俄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俄航天”)總裁顧問薩夫羅諾夫犯有叛國罪(《刑法》第275條),罪名是其曾用加密軟件VeraCrypt通過互聯網與捷克情報部門聯絡。此前本月7日上午,俄聯邦安全局以向北約成員國捷克情報機關提供俄軍事技術合作、國防相關秘密信息為由逮捕了薩夫羅諾夫。俄總統辦公廳、“俄航天”以及其曾供職的《生意人報》等紛紛做出觀點不同的評論,而美西方媒體更是聲稱此舉是克里姆林宮壓制俄羅斯輿論的最新步驟。
“俄航天”總裁顧問涉嫌叛國
根據莫斯科列福爾托沃區法院向薩夫羅諾夫發出逮捕令,俄羅斯聯邦安全局7日以涉嫌將搜集的屬于國家機密的信息提供給某北約成員國的“叛國罪”為由,在薩夫羅諾夫住所附近將其逮捕,搜查并帶走了文件和電腦等電子設備。而根據俄羅斯法律,叛國罪可被判處12至20年的監禁。
薩夫羅諾夫于1990年出生,2010年畢業于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新聞專業。薩夫羅諾夫出身新聞世家,其父曾為《生意人報》軍事部記者,于2007年離世。2010年,薩夫羅諾夫繼承父親衣缽,進入《生意人報》工作。至2019年的近10年里,薩夫羅諾夫在該報從事軍事、軍技合作以及航天工業等領域的研究寫作。2019年從《生意人報》辭職后不久,薩夫羅諾夫成為《公報》特約記者。2020年5月,薩夫羅諾夫成為“俄航天”總裁羅戈津的顧問。
列福爾托沃區法院法官7日做出裁定,同意聯邦安全局的請求,作為預防措施,將薩夫羅諾夫審前羈押至9月6日。律師帕夫洛夫援引聯邦安全局偵查人員的指控說,薩夫羅諾夫2012年3月被從事對外情報事務的捷克對外聯系與信息部招募。在薩夫羅諾夫的個人電腦中,調查人員發現其2017年向捷克情報部門發送的數據。據透露,捷克人同美國情報機關分享了薩夫羅諾夫所提供的有關“俄羅斯聯邦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信息,以及俄武裝部隊在中東活動”的情報。由于“薩夫羅諾夫案”涉及國家機密,因此庭審閉門舉行。法庭上,薩夫羅諾夫拒絕承認控罪,但表示愿意與偵查機關合作。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表示,俄聯邦安全局聲稱薩夫羅諾夫被控犯有叛國罪,向外國情報部門提供機密信息,“他的被捕與他之前從事的記者職業本身毫無關系……普京總統事先也并不知情”。而“俄航天”總裁羅戈津回應稱,薩夫羅諾夫于一個半月前從事俄航天局的外宣報道工作,沒有權限接觸到機密資料,其被拘留與其在該集團的工作無關。
俄聯邦安全局沒有對外公布薩夫羅諾夫被捕的具體原因,此間輿論做出各種猜測。其一,俄“新聞網”披露說,薩夫羅諾夫早在2012年就被捷克情報部門策反,并于2017年執行過對方下達的情報任務。其二,薩夫羅諾夫被捕,與其2019年3月撰寫的一篇有關俄羅斯與埃及秘密開展蘇—35戰斗機交易談判的報道有關。那篇報道見報之后,美國向開羅方面提出了嚴正警告。由于披露“受法律保護的信息”,《生意人報》曾遭起訴,薩夫羅諾夫本人也幾次被聯邦安全局約談。不過,法院并未立案,薩夫羅諾夫到7月7日被捕前也平安無事。
美駐俄使館關注“媒體自由”
在薩夫羅諾夫被捕后,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發言人麗貝卡·羅斯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指出,“這看起來像是一場針對媒體自由的有組織打擊行動”。
捷克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長哈馬切克拒絕了記者有關評論薩夫羅諾夫在莫斯科被捕一事的請求,稱“無可奉告”。捷克駐俄大使館則表示,無權就此案發表評論。
與此同時,美聯社、《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在無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紛紛大肆散播薩夫羅諾夫被捕是俄當局“打壓新聞自由”的結果。而俄羅斯自由派媒體也隨風起舞,質疑聯邦安全局對薩夫羅諾夫實施的抓捕行動,宣稱今后將集中注意力關注事件進展。
對于美駐俄使館發言人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表的聲明內容,俄外交部回應簡單而直接:“管好你們自己的事兒。”
俄與美西方鏖戰“看不見的戰場”
盡管冷戰結束快30年了,美國、蘇聯(俄羅斯)這兩個競爭對手彼此并未放松警惕。“克里米亞入俄”后,俄美關系愈發緊張,俄指責美向其派出大量間諜人員從事情報收集工作。為做好國家安全保衛工作、嚴防滲透,俄羅斯近年來一方面挖出為美效力的叛國者,另一方面則逮捕美國情報人員。
2017年2月初,俄羅斯警方以叛國罪逮捕了兩名俄聯邦安全局信息安全中心官員和一名防黑客專家,罪名是其涉嫌向美國情報部門提供情報。據報道,因被控犯有叛國罪而被捕的分別是俄聯邦安全局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米哈伊洛夫、副主任多庫恰耶夫,以及卡巴斯基實驗室前經理斯托亞諾夫。俄強力部門人士透露,他們利用便利條件定期向美國情報部門提供情報。
長期以來,俄羅斯航天領域科研實踐活動世界領先,也是美西方情報機構覬覦的重點。從2018年7月至“薩夫羅諾夫案”發生前,俄聯邦安全局就在“俄航天”所屬的中央機械工程科學研究所偵破多起涉西方間諜案件。因涉嫌將機密信息轉移給比利時科研機構,中央機械工程科學研究所工作人員、77歲的庫德里亞夫采夫在2018年7月被逮捕。2019年夏天,中央機械工程科學研究所工作人員科瓦列夫和謝里雅科夫被捕。2020年6月,科瓦列夫被判入獄7年。迄今為止,謝里雅科夫還被軟禁在家中。
與抓“內奸”相比,俄聯邦安全機關逮“外鬼”也毫不手軟。2018年12月底,擁有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愛爾蘭國籍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保羅·惠蘭在莫斯科大都會飯店被捕。當時,俄聯邦安全局在其物品中找到了一個存有關于俄羅斯國家機密的內存盤。莫斯科一家法院今年6月中旬裁定,惠蘭犯有間諜罪,被判處16年監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駐俄羅斯大使沙利文對這一判決予以“譴責”,稱事件加劇了美俄緊張關系,要求“立即釋放”惠蘭。
與此同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等美方媒體罔顧俄方提供的惠蘭犯有間諜罪事實,稱俄羅斯仍舊生活在冷戰當中,幻想與俄開展“人質交換游戲”。《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稱,這是俄羅斯進行的人質報復行動。俄美一直有交換被對方逮捕人員的歷史,冷戰時期被交換的著名人員有U-2偵察機駕駛員鮑爾斯,冷戰后的有兩年前在英國成為毒殺目標的俄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目前,美俄正進行秘密談判,打算用惠蘭交換被美國拘捕的軍火商布特、被控走私毒品的飛行員亞羅申科等俄羅斯公民。
責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