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在上篇《聽老司機講述尼泊爾生活》文章中,我們了解了四川卡友李師傅因為行情差賣車出國謀生的故事,很多卡友很羨慕尼泊爾卡車司機背后有工會來“撐腰”,但其實尼泊爾的貨運行業和國內貨運行業還有很多不同之處。
貨車司機來報價 很少有低價競爭
左二為卡友李師傅
上篇文章中說到,在尼泊爾貨車司機的地位相對比較高,他們只負責開車,每一輛車都會再帶一名年輕的小工,小工負責蓋篷布、指揮倒車、問路、干各種雜活,司機相對來說更輕松一些。
和國內相同,尼泊爾的貨運行業中既有散戶司機也有車隊,散戶司機會更多一些,當地的“喊車點”就相當于我們的貨運部,唯一不同的是,貨主找車,司機進行報價,幾乎很少會出現惡意競爭,面對貨主的“砍價”,也很少有車主會降低報價。
雖然每次可能運輸的司機或者車輛不同,但運價幾乎相差無幾,也可能是因為尼泊爾國土面積比較小,當地的貨運市場也比較小,便于管理,工會可能在其中進行規范約束。
李師傅前兩天剛完成一單貨運,15噸貨物,跑240公里,但是路況非常不好,前四后八和前四后四報價都是55000尼幣,按照現在的匯率一元人民幣約等于17.15尼泊爾盧比(7月15日匯率)來計算,大約3200元人民幣左右。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國內的運價看看哪里的運價更高。
司機拒絕超載 也不擔心亂罰款
據李師傅介紹,尼泊爾當地以廂式貨車為主,貨廂長度大多是在2.8米-7米之間,很少可以看到半掛車。而且當地人很少會超載運輸,這一點也讓李師傅很費解。
有一次他要找車運輸一批18T白糖,大約91公里的運距,叫了一個車,但是司機只能拉一半,并不愿意超載,如果叫一個車的話運費算下來是2700元人民幣,兩個車的話司機只能收1350元的運費,即使是收入少一些,但司機依然拒絕超載。
其實在尼泊爾的公路上沒有收費站、超限檢測站,交警也不會查會不會超載,完全可以多拉貨多賺錢,但是尼泊爾司機很少會這樣選擇,這大概是國內司機非常羨慕的良性競爭了。
尼泊爾交警也會在路上查車,但很少會亂罰款,因為如果出現亂罰款的話,司機不滿意可能會出現罷工維權的情況,不好收場。當然了,這并不代表尼泊爾貨車完全不會被罰款。尼泊爾司機同樣必須遵守當地的相關交通規則,否則將會面臨罰款。
比如普通貨車必須要蓋篷布,違者將會被罰款200尼幣(約12元);貨車10點以后不能進入禁行區域,違者會被罰款500尼幣(約30元);沒有駕照或者沒有工廠出具的各種稅收票據等上路,也都是會被罰款的。
說到這里的時候,李師傅也回憶了在國內被交警罰款的種種理由,不免有些唏噓。
山路開車危險 生活水平有點低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卡友說,沒有交警沒有超載運價還高,好羨慕呀,好想去尼泊爾開車。但是“國外的月亮也沒那么圓”,尼泊爾境內大部分屬于丘陵地帶,世界上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其中8座在中尼邊界的喜馬拉雅山區,山路非常多,而且道路崎嶇。
再加上尼泊爾比較窮,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落后,大部分山路都是土路,路邊也很少有圍欄,警示標、紅綠燈等在山路上更是難尋蹤影,道路狹窄處兩輛車無法順利通行,一邊靠山,另外一邊就是懸崖,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非常考驗技術,如果遇到下雨天,道路濕滑更是增加了危險,每年會出現很多起事故。
雖然李師傅在國內常跑云貴川,對于山路已經見慣不怪了,但是在尼泊爾每每行駛這樣比較原始的山路,心里還是會捏一把汗,聽他說他媳婦在國內也跟他跑過各種山路,一點都不怕,但是在尼泊爾跑山路,手心全是汗水。
在這樣的道路行駛除了考驗司機的技術以外,更是會考驗彼此之前“道義”,很多尼泊爾貨車司機在這種路上,都會主動停車讓轎車先通過,這樣才能順利會車。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也說過,尼泊爾的貨車大部分是印度的二手車,車輛的整體技術水平相當于我們國家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沒有太多的駕駛舒適性和性能可言,單從這一點來看,國內的卡車司機開車的幸福感比較高。
而且尼泊爾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和國內相比都相差比較大,就連首都加德滿都的城市建設也很不好,很多普通老百姓還住的比較破舊的茅草房,但對生活他們充滿了幸福感,很善良。
尼泊爾司機都比較隨心,不會趕時間運輸,生活節奏也比較慢,晚上9-10點就會選擇停下來休息,找個路邊比較寬敞、安全的地方,也不擔心會有油耗子。
編后語
無論是在尼泊爾當一名貨車司機,還是在國內開車,都有不同的好處和壞處,李師傅雖然如今在尼泊爾工作,但他還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國內,做個普通的卡車司機,不為賺大錢不趕時間沒有壓力,云游四方,不知道這樣的美好愿望什么時候可以實現。(文/王雪潔 圖/卡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