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從誕生以來,就話題不斷,滴滴快的燒錢大戰、收購uber中國、汽車企業布局網約車業務、美團補貼大戰、聚合網約車模式、網約車合規化、租車平臺暴雷……
結果今年因為公共衛生事件,所有的話題戛然而止,疫情爆發至今,其他中小平臺很少發出聲音,即使有也很快消失甚少引起關注。只有滴滴在不斷的做出調整:升級網約車事業部、布局貨運業務、更名“青菜拼車”等等。近日一條消息,倒是引起筆者的關注。
7月13日消息,哈啰的執行總裁李開逐對媒體透露,哈啰已經進軍網約車市場,并已經獲得鄭州的網約車牌照。同時,哈啰與鄭州市政府達成了戰略合作,哈啰網約車業務的全國運營總部將落戶在鄭州。
目前國內除了滴滴出行外,還有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美團打車、T3出行、及時出行等等100多個的網約車平臺。但這100多家的網約車平臺加起來的每日訂單總量,可能還不到滴滴出行了三分一 。在滴滴出行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這100多家網約車平臺能夠生存下來確實不容易。
哈啰想做多元出行的野心,其實早已顯現。在2018年9月的時候,哈啰單車就已經將品牌升級為了哈啰出行,并且逐步構建完整的運輸網絡,將觸角延伸至助力車、順風車、打車等出行服務,并且在2020年3月底,推出“哈啰快送”,依托網約車來推行物流服務。
在聚合模式下,哈啰此時拿下網約車牌照還有意義么?這也是筆者對于哈啰這則消息感興趣的原因。要想看哈啰再逆襲的可能性,還得從哈啰在共享單車領域的第一次逆襲說起。
在共享出行早期,哈啰、摩拜和小藍都只做兩輪生意。2016年的共享單車市場百花齊放,有超過20家共享單車企業同時共存,共享單車的用戶規模在2016年也同比增長了700%。同年11月,哈啰單車1.0正式投放市場。在摩拜和ofo的雙重夾擊之下,哈啰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艱難求生。
在資本的追逐下,2017年近20家品牌在全國投放了月2000萬量單車。瘋狂燒錢,供大于求,收入微薄,讓共享單車企業陷入窘境。到了2018年2月時,全國77家共享單車企業有20多家倒閉或者停止運營。
在這場廝殺里,有三個企業活了下來,可以稱得上共享單車三巨頭。一個是被美團收購的摩拜單車,一個是與滴滴達成單車業務托管合作的小藍單車,也就是目前的青桔單車,還有一個就是有了螞蟻金服巨額資金注入的哈啰單車。從小嘍啰到三巨頭,這是哈啰的第一次逆襲。
哈啰出行背靠阿里實力相當強勁,目前在共享出行領域做得比較出色,旗下的哈啰單車已經在全國360多個城市實現了入駐,平臺的月活躍用戶也達到了一億以上。哈啰打車進入網約車平臺之后,網約車行業或許將會又起了一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