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6月份全國銷量92臺,2020年全年銷量766臺的起亞K5,即將在成都車展上換代了。
一臺標準B級轎車能賣到全國范圍內只有92臺的銷量,平均一個省份一個月賣3輛,其慘境已經瀕臨"死地"了。
中國人常說"置之死地而后生"。
對于起亞K5來說,曾經動輒月銷破2萬臺,輕松月銷過萬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4年。這4年來,經歷了韓系集體的低谷、中國品牌SUV們的崛起和相關合資品牌B級轎車的不斷換代下探,讓起亞K5的市場表現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每況愈下"。
求生,東風悅達起亞想要盡全力。
【打上引號的"中國優先"】
其實早在4月20號開始亮相算起,東風悅達起亞為全新K5鋪墊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
彼時,東風悅達起亞將海外版的起亞K5直接拉到國內。數十臺海外版K5循環在全國各個重點市場的4S店進行展出。與此同時,有不少的車圈大媒體也獲得了優先的試駕權,提前一步先享受了一番海外版的K5感受。
好評猶如雨后春筍。
不論是收錢與否,媒體們從外觀設計到實際駕駛體驗上這么夸起亞K5還是近兩年來的頭一次。事實上,這也是難得的直接在國內就能體驗到海外版新車的機會。
東風悅達起亞做的很不容易。
但與之相對應的問題來了:是個人都知道,國產版和海外版不一樣啊……
就在前些日子,東風悅達起亞為全新K5凱酷舉辦了線上技術發布會,東風悅達起亞副總經理鄭淳元表示發布會上的核心主題其實是"China first(中國優先)"。
對于"中國優先"的解釋是,從企業層面到品牌維度再到產品層面都要把中國市場放在優先地位,尤其是會將領先的發動機技術等起亞當家的技術投放到中國市場。
可是,受制于產品定位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原因,所謂的"中國優先"有點一紙空談的感覺。
達到4980×1860×1445mm,軸距達到2900mm,不僅僅比自己的大哥"第十代索納塔"還要更長更大,也非常符合國人喜歡的"加長流派"的設定。另外國內市場一體式的雙12.3寸大屏設計,也是國人喜愛的元素。
問題在于,動力匹配并不厚道。
海外版采用的相對成熟的2.0L+6AT動力系統,以及技術非常先進的1.6T+8AT動力系統和2.0T+8AT動力系統的版本,這是讓國內媒體們在試駕之時評價非常高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起亞K5能在海外市場獲得逼近雅閣和凱美瑞地位的底氣。
然后,國產卻是1.5T+7DCT。
有了CVVD連續可變氣門持續期技術加成的國內版1.5T起亞K5,這樣的發動機是否能夠滿足國內市場油品的考驗,同時能否適應國內的復雜駕駛環境,可以說是非常耐人尋味了。但是一把推倒了在海外市場叱咤風云的1.6T,并且還使用了非常不受國人待見的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箱做匹配,這就顯得非常不"良心"。
中國消費者明明喜歡AT不喜歡雙離合,你起亞過去市場上雙離合賣的情況如何,是心里沒數嗎?
這也讓前期媒體們集體夸K5顯得毫無意義。
要真的做到"中國優先",麻煩先認清現實,明白中國消費者配得上哪怕是6AT去搭配呢。嘴上說著"中國優先",實際上投放的并不是海外版的原汁原味。這個時候,明明費心費力開發有同樣的CVVD技術的1.5T,東風悅達起亞也會輸在變速箱這一個環節上。
這一點,就算是放在廣汽傳祺的GA8面前,都要笑笑(老子有6AT,還是愛信呢)。
【勢如水火的"B級市場"】
如今的B級車市場,已經不是一片紅海那么簡單,是黑海,紅的發黑的黑海。
別說新加入的選手,就算是老選手,也隨時可能跌下來。
當然了,即便是像帕薩特這樣的"跌落神壇",現在依舊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6月份依然能收獲過萬的銷量。
而過萬的銷量是什么水平呢?是過去起亞K5所在的"三寶"加起來都望塵莫及的狀態。
是的,索納塔(902輛)+起亞K5(92輛)+邁銳寶(4658輛),這就是他們仨6月份的集體戰績。
如果再深究一點,以2020年目前半年銷量來看,索納塔(1002輛)+起亞K5(766輛)+邁銳寶(15754輛)。這意味著整個2020年半年來這兄弟仨加起來的銷量都沒有到2萬輛,連主流的B級車諸如雅閣、凱美瑞等車型的單月銷量都不如。
馬太效應正在進一步加深"三寶"的邊緣化。
目前處于同一競爭區間的對手,按照6月份銷量排名,有雅閣、凱美瑞、亞洲龍、邁騰、新君威、帕薩特、新天籟這8款車能夠保持月銷過萬的水平。這意味著這8輛車型已經瓜分了每個月大約10萬臺的消費市場。
留給剩下的將近2余款合資+國產B級車的市場消費體量,甚至不到4萬臺。
全新起亞K5的生存空間,還能有多少?
向上,挑戰日系三強+德系雙雄,不科學,擠壓美系基礎盤,沒有足夠的品牌力。
向下,優惠不能太多去放低姿態和國產競爭,技術投入導致成本過高價格低不下來。
還趕上想要"改名"重新打市場,全新起亞K5這個劇本,真的難。
提到改名"凱酷",我就被韓國人的腦回路氣的牙癢癢。
上有K7叫"凱尊",下有K4叫"凱紳"。現在,入華十余年了,不叫K5了,非要叫"凱酷",我真的是無法理解這樣的命名系統。
或許市場調查的結果不斷在提示東風悅達起亞,K5的市場號召力和口碑都不行了,所以才想到要換名字。但是既然市場的地基已經打下來了,而且現如今這個時代誰還翻不到你以前的名字到底叫什么呢?叫不叫凱酷、需不需要中文名都已經無所謂了呀。
難不成你會覺得本田會叫自家的CR-V非得宣傳叫"思威"嗎?
【尾聲】
當第十代索納塔都只能放出預售價是16-20萬的時候,作為韓系二線的小弟,起亞不可能給全新K5高于索納塔的定價。
哪怕它明明比索納塔還要大一點。
受制于品牌定位的局限性,起亞不可能掙脫出斯柯達、雪佛蘭這幾位同等地位的品牌存在。
我就把話放在這里:如果第十代索納塔不能成功,那么全新起亞K5一定不能成功;如果韓系大盤都起不來,那么韓系車的B級車依然進入不了主流空間;如果國人對于韓系的"性價比"認知改變不了,那么沒有3萬元以上的優惠,全新起亞K5依然賣不好;如果沒有盡快匹配更多的服務和保養工作,那么在口碑上站不住的K5依舊撐不住市場的高品牌的口碑擠壓……
有這么多難關,有時候想想,真是浪費了一個設計感如此運動年輕的B級車顏值。
而且,我就不叫它"凱酷",就叫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