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來源:綜合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京報、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等
編輯:青年文學精選
轉載須注明以上信息
前言
年輕人為什么不結婚也不生孩子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的結婚率只有7.2‰,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新低。而在同年,全國人口出生率僅為10.94‰,這也成為了1949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近日,相關話題再次登上熱搜。
結婚率“五連降”:為啥當代年輕人不愛結婚?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人數1010.83萬對,同比下降48萬對,結婚率只有7.2‰,創下近十年來新低。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連續5年下降,與此同時,離婚率卻在不斷上升。
結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齡結構,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老齡化的發展,結婚適齡人口的比重在相應減少,這必然會導致一般結婚率的下降。2018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人口老齡化加劇,從這一角度看,未來中國的結婚率還會進一步下降。
其次,婚齡推遲也是結婚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結婚年齡的延遲,體現在每一年的數據上,就是結婚率的下降。
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結婚登記公民的年齡段,由20-24歲占比最多,變為了25-29歲占比最多。按照中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規定,女23周歲、男25周歲即為晚婚。可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已經23歲,如果再讀研究生,畢業后找工作、買房,戀愛到結婚,已經遠超22歲這一結婚年齡,晚婚則成為了一種正?,F象。年輕人只能感嘆:“晚婚,我們也是被學業逼迫的??!”
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結婚率的影響,從地區數據的差異可以得到印證。結婚率最高的幾個地區是西藏、青海、安徽、貴州等欠發達地區。貴州2018年結婚率達到11.1‰,全國靠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結婚率為全國倒數前兩名,上海結婚率為4.4‰,全國最低。另外,天津、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結婚率也較低。不難發現,最高的和最低的地區,結婚率相差一倍多。這就是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影響。
各地出生率普降 “二胎大省”也不想生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10.94‰,這是1949年以來歷史最低值。各省的情況也類似,出生率均呈現下降趨勢。
福建2018年出生率為13.2‰,2017年為15‰;甘肅、河北2018年出生率分別為11.07‰、11.26‰,2017年分別為12.54%、13.2‰。至于北京和上海,盡管出生率在2017年已經低于10‰,但是2018年仍下降明顯,分別只有8.24%、7.2‰。寧夏統計局發布報告指出,2018年,寧夏人口出生率為13.32‰,比2017年下降0.12個千分點。
而被稱為“最敢生”的二胎大省山東也不想生了,統計數據顯示,山東2017年出生率是17.54‰,2018年只有13.26‰。
2016年1月1日,中國“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行,山東人的生育意愿被“點燃”。據了解,山東2016年前11個月出生的135萬人中,二孩占比六成,達到80萬人,數量遠超一孩。2017年,山東出生人口174.98萬,其中一孩生育登記47.8萬人,二孩生育登記116.9萬人。如今,時隔三年時間,山東二胎井噴式增長的狀況已不再,高齡產婦搭“生娃末班車”現象減弱。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宋全成表示,當前,不僅是山東,從全國來看,社會人口結構已迎來新的轉折點。保障生育補貼、加強女性生育保護......必須盡快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提升人的生育自主性,讓人回歸自然生育狀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細花曾呼吁給與女性更充分的自主權,并適時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黃細花認為,計劃生育已不合時宜,不符合時代要求,不適應人口發展規律,應盡快取消以限制生育為特色的計劃生育政策。
中國經營報專欄作者范欣表示,當前我國人口形勢已十分嚴峻,必須及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居民生育。事實上,國家近兩年已陸續開始出臺一系列政策,包括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稅前抵扣、提高全國公辦幼兒園數量比例、堅持房住不炒通過共有產權房解決居民首套購房需求等。從宏觀政策角度來說,未來從生育率低的省份開始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放開生育限制已是大勢所趨,一些有條件的省份還可探索給予生育二胎甚至三胎的家庭一定生育補貼的政策,同時需不斷完善補齊影響居民生育的各項公共服務短板,逐步改變居民“不想生”的后顧之憂。
關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