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7月2日的那個凌晨,“95后”看守工吳忠陽至今心有余悸。那一天2時50分,他坐在水紅線旁一間狹小的看守房里,聽見暴風雨攜帶著冰雹噼里啪啦從河對面疾馳而來。怕線路有危險,他迅速穿上雨衣、帶著備品,沖進了瓢潑大雨中。
出巡、限速、封鎖......很快,一趟列車被安全攔停在大營站。吳忠陽巡查了一遍又一遍,與此同時,大雨繼續(xù)肆虐著。4時11分,雨小了,吳忠陽再次全面檢查設(shè)備,確認沒問題后,立即上報。4時33分,一列火車安全地駛過看守點。吳忠陽終于松了口氣。
回到看守房,吳忠陽已是全身濕透,但因為雨衣密閉,衣領(lǐng)口處熱氣騰騰。這種感受,他已熟記于心。
水紅線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曲靖工務(wù)段管內(nèi)防汛壓力最大的線路,全線幾乎都是“掛”在綿延起伏的烏蒙群山間,沿線交通不便、環(huán)境艱苦,遍布大溝谷、松散巖層、高陡邊坡,落石、滑坡、溜坍等成了汛期威脅鐵路行車安全的“攔路虎”。
為確保汛期行車安全萬無一失,曲靖工務(wù)段在水紅線設(shè)置了60個防汛看守點,指派專人24小時看守。K105是其中唯一的青年職工看守點。
吳忠陽來自重慶,2015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具有重慶人的熱情、豪爽和耿直。4月末,經(jīng)過層層篩選,他與李奕志、劉方3名“95后”青年被分到K105看守點。他們來自曲靖工務(wù)段的不同車間和班組,都是各個崗位上的佼佼者。
7月的烏蒙山,水紅線旁的格桑花絢麗盛開,微風吹來陣陣清香,火車發(fā)出悠揚長鳴,像是一首遙遠而美妙的牧歌。
K105看守點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7月20日夜,大雨再次“洗劫”水紅線,吳忠陽與一起當班的解大榮正緊張地開展雨中線路設(shè)備巡查,他們嚴格按照“雨不停、巡不止”的要求,嚴防死守一夜,確保列車安全暢通。
“雨太大了,我得多巡查幾次。”夜里,吳忠陽幾乎是搶過解大榮手中的防護備品,借助微弱的燈光,再次沖進風雨之中。
看守實行兩班倒,每個班由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職工帶領(lǐng)一名大學生。解大榮在水紅線工作了10多年,干工班長也有8年多,水紅線的每一公里都有他的足跡。
“K105看守點較其他看守點不同之處就是山險危石多,邊坡高陡松散,巡查難度大,隱患隱蔽高。”吳忠陽說。他之前是宣威線路檢查工區(qū)班長,專門負責檢查滬昆線設(shè)備。
孤寂、無聊、生活不便、倒夜班.....如果沒有下雨只要按點按圖巡查就可以,余下的時間就待在幾平方米大的房間里。手機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眼前是高聳入云的烏蒙大山,最重要的是隨時保持好“聽風、觀雨、守石”的工作狀態(tài)。
“小伙子來自農(nóng)村,懂事能吃苦,責任心強,還善于學習,沒過多久就適應(yīng)這個工作了。”39歲的解大榮經(jīng)常與吳忠陽一起談心。
“工作5年了,第一次來到‘傳說’中的水紅線。”吳忠陽感慨道,“剛來的時候,連皮膚也不適應(yīng),晚上飛蟻、蚊子特別多,身上被咬了很多包,很多天都消不掉。”
“現(xiàn)在好多了,單位給我們配了蚊香、花露水,加上時間長了,蚊子對我也不感興趣了。”吳忠陽捏了捏自己肉肉的胳膊,笑著說。
看守點地處山中,經(jīng)常會迎來“不速之客”。“有一次我一天就遇見3條蛇,而且都是有毒的銀環(huán)蛇,但只要小心點,那也沒什么好害怕的。”吳忠陽說,“其實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如果總是怕這怕那,就什么都干不成。單位專門給我們配了蛇藥,即使有什么意外也能應(yīng)對。”
滴滴滴......對講機響起巡查的警報聲,又到出巡的時間點了。吳忠陽帶上防護備品走出看守房,絲絲細雨落在他的肩膀。耀眼的“黃馬甲”映照在綠油油的烏蒙大山之間,隨著夜色降臨,慢慢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