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大江大河這么多,洪災也是經常發(fā)生的特別是現在這種梅雨季節(jié),有很多朋友都不明白洪災是怎么發(fā)生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全球絕大部分都是外流河,而河水終究還是要流入大海的,珠江注入南海,黃河注入渤海,長江注入東海。
1.中國東部地區(qū)基本都是外流區(qū)
除了說河水都要注入大海之外,外流河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河水的來源主要源于大自然的大氣降水,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下雨,因此降水量豐富的地方形成的低洼就是容易變成河流,更容易出現大河。也都知道南方是降水量比較豐富的地方,因此有很多的河流大河都在南方。
2.長江流域面積廣大,且降水豐富,因此水量極大
受太平洋季風季的影響,南方的降水量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春夏季節(jié)的降水量是很大的,所以河流的水量也是挺大的,而秋季的降水量是很小的,所以河流的降水量也是不怎么樣的。
在一般的狀態(tài)下 ,就算說是雨季,像珠江,長江。這種河水的主干道都是可以基本的代謝承受本流域的降水量的。但降水量過多,碰見連續(xù)降水,特大降水,導致河流的水位爆增,就算說是長江這種母親河大河也是頂不住的,大量的河水漫過堤壩,流入人類的生活居住區(qū)了,那么這就是算洪災了。
- 只要河水突破堤壩的阻攔,那么這就是洪災
簡單的來說,洪災就是大自然降水量過多,沒有及時的排出去,進入大海導致河水上漲河流兩邊被淹沒的自然災害。
到今天為止長江的水災還在持續(xù)著,面對氣勢洶洶的河水 ,安徽,江西等地方都已經打開了泄洪區(qū),只能舍棄小家保大家了。今年的河水確實是非常的大的,從6月份開始,長江的全流域是普遍降水,降水量是極高的,也導致了長江中下游爆發(fā)大范圍的洪災,在長江的中下游本來就是洪水高發(fā)期,98年的洪水至今還在江南區(qū)人們的心里面歷歷在目,一直到三峽大壩的建設完成下游的洪災才得以緩解。
三峽大壩地處于中游可以有效的來攔截長江上游的洪水,但是如果說中下游的洪水泛濫的話我們也是束手無策,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長江的下游本身就產生了很多的洪水,再加上這次的大面積的強降雨,也讓這次的三峽大壩 鞭長莫及啊。
- 三峽大壩在本次洪災中已經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三峽大壩的輔助下其實現在長江下游的抗洪能力已經是很強的了,畢竟三峽已經攔住了部分的上游洪峰,給長江的下游已經減少了很多的壓力了,其實下游也只要解決自己產生的洪水就可以了,中下游的游水深江闊,主干道的流徑是很大的 。而且長江的中下游上還有兩個巨大的蓄水池的,鄱陽湖,和洞庭湖。一般的降雨是很難突破主干道的代謝極限的。
鄱陽湖和洞庭湖是屬于季節(jié)性的吞吐湖,平時的水量是很低的,但是雨季卻可以接納很多的長江水,來保證長江大壩的安全。
但今年的雨季的降水量是真的太多了降水量高于了長江主干道的代謝能力就連鄱陽湖和洞庭湖的水位都已經滿出來了,所以造成了嚴重的水災,圖中的鄱陽湖自己都自身難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