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美、英等國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德國最近也蠢蠢欲動。
盡管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沒必要就“給港人提供庇護”采取進一步行動,但德國外長馬斯7月22日公然宣稱,德國計劃簡化港人入境手續,甚至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
綜合路透社、德新社等報道,正在英國訪問的馬斯,22日與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會面。會后他聲稱,德國打算采取與英國類似的措施。
當地時間7月22日,德國外長馬斯與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會面 圖源:拉布推特賬號
馬斯宣布了一系列可能實施的涉港措施,包括簡化港人入境手續;停止對香港出口部分軍用設備;為“受到威脅”人士,例如“科學家”、“藝術家”、“記者”等提供“獎學金”,以及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
報道稱,德國和法國已經在日前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上討論過上述建議,在與拉布會談后,馬斯的態度“更清晰”了。他聲稱:“我們希望盡可能多的歐洲國家一起行動,但德國一定會執行和法國一起制訂的建議。”
馬斯又揚言:“若‘一國兩制’的原則因為國安法受損,將對我們與中國和香港特區的關系產生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7月10日曾披露,德國與法國當時正推動歐盟就香港國安法采取措施,包括禁止向香港出口警用設備、為所謂的“政治活動家”提供長期庇護等。報道指出,這是德法兩國“試探性的第一步”,但“遠未達到對中國實施制裁”的程度。
相較于美、英等“五眼聯盟”國家,德國與法國此前在香港問題上表現得并不積極,法國總統馬克龍被法媒評論為“對香港局勢沉默無語”;而在給港人提供所謂“逃離途徑”的問題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沒有必要就此采取進一步行動。”
不過,法國外長勒德里昂7月8日曾聲稱,法國不會對香港問題“坐視不管”,正考慮就中方實施香港國安法采取措施。勒德里昂并未說明會采取什么措施,但聲稱將與其他歐洲國家“協調”。
馬斯此次在英國公開提出上述舉措,恰逢英國暫停與香港引渡條約。當地時間7月20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宣布“立即無限期地暫停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此外,英國政府還將把對中國內地實施的武器禁運擴大至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與拉布會晤前一天,后者剛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見面。
據香港律政司公告,截至2020年4月22日,香港特區與19個國家簽訂了移交逃犯協定,且已生效。分別為:
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芬蘭、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韓國、馬來西亞、荷蘭、新西蘭、菲律賓、葡萄牙、新加坡、南非、斯里蘭卡、英國、美國
此外,香港特區已經與法國簽署移交逃犯協定,但尚未生效。
除了英國,加拿大7月3日宣布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澳大利亞于7月9日宣布將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美國此前也表示有意終止與香港的引渡條約。
在香港問題上,歐盟也希望插一腳。7月13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歐盟外長會議上表示,歐盟將就香港問題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包括歐盟各國政府審查他們與香港的引渡條約、為港人提供更多簽證等,但他并未公布具體細節。
路透社稱,部分涉港舉措獲得歐盟成員國的“廣泛支持”,例如芬蘭就表示“支持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但由于匈牙利和希臘等國家的抵制,歐盟沒有對一些強硬措施進行討論。
歐洲聯盟委員會及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日前發布涉港報告,聲稱香港自去年以來在“自治”、“穩定”及“自由”等方面存在“嚴峻挑戰”,歐盟對此不會“袖手旁觀”并會采取行動。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7月23日發聲明,重申特區的事務屬中國的內部事務,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權直接或間接干預該等內部事務。
聲明指出,報告似乎聚焦于在港企業面對的“政治壓力和干預有所增加”,但卻忽略了不少企業因為支持中國或政府的見解,而被暴徒針對性地破壞。強調特區政府一向尊重和保障人權和自由,但例如言論或集會自由的權利并非絕對而沒有底線。特區政府呼吁歐盟成員國務實理性,以雙方互惠關系為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