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影月;
來源:公眾號大飛碼字,轉載請聯系公眾號。如有侵權,私信刪除~
近日,螞蟻集團官宣上市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消息宣布之后,整棟樓燈火通明,歡呼雀躍,仿佛空氣中彌漫著“財富自由”的氣息。
嗯,確認過,也是“財富自由”的聲音。
盡管螞蟻的筒子們,低調而謙虛地表示,其實也不多,但外人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畢竟,這些年高強度的加班,股票期權的“胡蘿卜”和奮斗多年財務自由的夢想,在此刻終于得到了命運的回響。
天下苦“碼農”久矣,此刻,仿佛久旱逢甘霖。
當然,興奮的不止他們。據說北京,上海,杭州賣別墅的銷售人員也異常興奮。因為,馬上有大,訂,單!!!
是的,商機來了!
螞蟻金服有多賺錢?
螞蟻集團此次尋求的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1.4萬億人民幣?這個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比現在最值錢的貴州茅臺、工行市值略差一點。
現在的美團市值是1.2萬億人民幣,螞蟻金服上市后預估1.4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螞蟻金服一上市就會躍居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三。
據路透社披露,2019年螞蟻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70億元。
而阿里巴巴僅在6年間,就從螞蟻集團33%的股份中獲得的收益715億元!
在經歷了2018年的虧損后,螞蟻在2019年迅速調整策略,已然走出虧損泥潭,轉虧為盈,而且盈利能力強勁。
螞蟻金服掙錢的業務主要包括,支付寶、基金、花唄、借唄、保險......
而其中的花唄與借唄,一直是螞蟻集團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8年,螞蟻至少投資了160家公司,投資輪次覆蓋Pre-A輪到上市公司定增,領域覆蓋金融、出海、消費、前沿科技等。
互聯網再造暴富神話?
張一鳴說過,前置的股票期權核心獎勵的不是員工的業務能力,核心是獎勵他們的投資能力。一個人的回報基本上取決于他在什么時候加入什么公司,要現金多還是要股票多。
螞蟻集團也差不多。例如,17年年底之前社招進去的P7,期權在2.5-3萬股之間。越后面進入的,分得越少。
據說早期的很多阿里P6、P7,手上都有幾萬的期權,有的P8手上有近10萬股。而螞蟻金服內部定價是每股400元。
這意味著,一個 P7 員工,在螞蟻金服工作4年,期權稅前價值在1000萬~1200萬之間。
螞蟻金服83%的股權屬于阿里巴巴及阿里系員工持股計劃。
如果按當下螞蟻金服的估值和員工持股的比例來估算,那么,大概會有五千億人民幣的市值歸員工所有,只要持有螞蟻集團0.007%的股份,便可成為億萬富豪。
這意味著,阿里及螞蟻員工可能將誕生5000個千萬富翁,500個億萬富翁!
這一次,互聯網再造暴富神話!
為實現財務自由,996還不夠?
高薪盛宴,實現財務自由的背后,是螞蟻金服的巨大的工作量,瘋狂的996。
據說很多老程序員996熬到掉發,身心勞損,但是為了股票后期能夠兌現,死扛了很多年。
財務自由了有多爽?
就像郭宇在《人物》采訪中說的,“我不再追求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因為我只要對自己負責,厲不厲害都無所謂,經由這些年的積累,加上幸運,現在,我終于有了選擇。我選擇成為一個對自己真實的人。”
是的,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了。
估計上市解禁之后,一批現實了財富自由的老員工,恐怕也要主動跟996福報說byebye了。
一邊是已聽到財富自由聲音下的“996”式歡呼雀躍,另一邊是為實現財富自由而奮斗的打雞血式“007”。
正當大家還沉醉在熱議螞蟻金服上市,再造暴富神話的時候,北京海淀區某家互聯網公司直接為員工在公司提供帳篷,并鼓勵大家直接睡在公司,吃喝拉撒睡都在公司解決。
不但如此,還在辦公室內的白板上寫著“不畏加班,不念下班”的標語。赤裸裸的將996工作制變成了007。
隨后,這家北京海淀區某互聯網公司公開回應說,在工位旁邊搭帳篷是員工自愿的,是為了中午休息。
墻上的標語也是員工開玩笑加上去的,完全屬于員工個人行為,和公司無關。
這,“996”還不夠,還要“007”?這是福報,還是狼性文化?
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3月火遍全球互聯網圈的 996.ICU。
在GitHub上很火的996.ICU,現如今到底怎么樣了?
曾幾何時,“碼農”這個群體已經站到了職業的金字塔,更創造了一個個暴富的神話。例如,前段時間,28歲就退休的程序員郭宇。
然而,財富加速積累的代價,是無數個加班的“996”,掉發禿頂,體力與精力的過度消耗......
但股票期權的“誘惑”與財務自由的夢想,曾讓不少“碼農”自愿為“996”交上一份投名狀。
當互聯網流量盛宴接近尾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時,才發現互聯網的產能已經過剩,于是,泡沫崩裂,淘汰開始......
股票期權?成了一張廢紙;財務自由?如大夢一場。絕大多數創業公司倒在了黎明破曉前。
這時他們才發現,“沒有bat的命,卻得了bat的病”。
隨著近幾年互聯網公司的發展,996工作制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所熟知,越演越烈。996,ICU也早已成為了在互聯網行業的標配。
有些公司工資并沒有任何的上漲,隨之而來的是工作任務和壓力的增大......
有些人不愿再任勞任怨地為了無法兌現的未來而消耗現在;有些人不愿再冒著猝死的危險,沒日沒夜的加班......往日零星反對的“雜音”,終于匯成了一波聲浪......
一年多過去了,大家似乎對996從剛開始的激憤抗議,漸漸進入到了一個習得性無助的狀態,996依然是那個996,甚至是007…...
財務自由,還有機會嗎?
前段時間,28歲就退休的程序員郭宇,曾一度引發熱議。
這位28歲就退休搬去日本旅居的青年,在頭部互聯網公司寫了6年代碼。在實現財務自由后,放棄了晉升的機會,決定選擇自由。
有不少網友評論說,郭宇的人生各階段經歷都恰好踩在了“時代的痛點”上。
誠然,在成功的道路上,奮斗、選對方向和幸運,是缺一不可的。
吳軍在《見識》一書中,寫道:“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
他曾分享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出身貧寒,卻總是得到命運的垂青。不但順利考入北京大學,隨后還進入了康奈爾大學學習。
在美國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就在其任職期間成功上市。之后他又趕上了兩次大的IPO(首次公開私募),分別是高盛和谷歌。
在離開高盛,加入谷歌期間,他還進入過一家明星公司--亞馬遜。因此,他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此外,他的投資也非常成功。
別人都說他是運氣好,但吳軍卻說,他的這位朋友不是運氣好,而是“命好”,是他獨特的看問題的方法和行事方式,讓他擁有這“命”。
怎么說呢?就從他看問題的角度來說說:
對于任何一個炒概念的公司,無論當時在媒體上多么光鮮,無論一年后股價是否會漲,他都不會理睬。
他只看那些公司有沒有“錢”途,即賺利潤。即使同樣贏利的公司,他也只看它們是否在行業里有說一不二的定價權。
他加盟的高盛,亞馬遜,谷歌和騰訊都符合這個原則。
于他而言,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賺百度這種一次性的錢上,他就失去了看問題的固有方法,最后不僅賺不到谷歌或者騰訊這種錢,就連在投資上也做不到長期復合增長。
很多人靠運氣賺到快錢,做到小富,但人不可能一輩子好運。
無可否認,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你要刻意去抓住人生中的每一個機會,真的不容易。
就好比,當年俞敏洪騎著自行車在校園貼培訓班小廣告時,你不會知道,如果那個時候加入他的團隊里,將來可以賺好多好多的錢......
現在進入螞蟻金服,能給到的期權已經不多,想達到財務自由,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了機會。
那些未來非常有潛力,有可能走向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存在這樣的暴富機會的。想要這樣機會的筒子,得選擇好賽道,蟄伏其中,然后等待時機。
至于以后會怎樣,得看各自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