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對海上艦船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就算有海上霸主之稱的航空母艦,一場大火也能讓它立刻喪失戰斗力撤出部署回港修理。眾所周知,美國海軍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最多和使用航母經驗最豐富的。即便如此,二戰后的服役和部署中,美國海軍的航母在沒受到攻擊的情形下也發生了數起致命的大火災。這幾起火災都是航母上的原生火災,并非由艦載機降落失敗引起。由艦載機降落失敗撞在飛行甲板上引起的火災就更多了,說不過來。
1952年,拳擊手號機庫大火
F9F黑豹戰斗機飛越拳擊手號航空母艦
拳擊手號(USS Boxer,又譯拳師,CV-21)是埃塞克斯級第13艘,1945年4月服役。拳擊手號服役生涯中更改過數次用途和舷號首綴,如CV,CVA,CVS。1959年還被改為兩棲攻擊艦LPH-4。1969年12月拳擊手號退役,后被當廢鐵出售拆解。
1952年8月5日清晨5:30左右,部署在日本海的拳擊手號機庫發生大火。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失蹤,2人嚴重燒傷,另有約70人被煙熏傷,18架F9F黑豹戰斗機損毀。火災發生后拳擊手號撤出部署前往日本橫須賀進行修理。
拳擊手號機庫火災中水兵正在進行滅火和彈藥清理
1954年,加速液壓彈射器淘汰的本寧頓號大火
本寧頓號(USS Bennington,CV-20)是埃塞克斯級第12艘,1944年8月服役。跟上文拳擊手號一樣,本寧頓號服役生涯中也變更過自己的使命,當過攻擊航母(CVA)和反潛航母(CVS)。本寧頓號于1970年1月退役,1994年賣給印度拆船廠拆解。
本寧頓號航空母艦(1965年狀態)
1954年5月26日傍晚6:10左右,巡航在羅德島納拉甘西特灣的本寧頓號前彈射器發生泄露,泄露的易燃液體被艦載機的尾焰點燃引起大火,隨后引發二次爆炸。事故共造成103人死亡,201人受傷。火災后本寧頓號進入紐約海軍造船廠維修了9個月。
此次事件,也促使了美國海軍用蒸汽彈射器取代液壓彈射器。
1954年8月7日海軍部長登上維修中的本寧頓號向滅火有功人員頒獎
2004年5月26日紐波特市阿當斯堡公園里設立了遇難者紀念館
1966年,違規操作導致奧里斯坎尼號大火
奧里斯坎尼號(USS Oriskany CV-34)是埃塞克斯級第17艘,1950年9月服役。奧里斯坎尼號也是有故事的航母,征戰一生,退役后因環保問題人嫌狗棄,最后經一番折騰被炸沉成為史上最大人造珊瑚礁。
奧里斯坎尼號航空母艦
1966年10月26日早上7:30左右,部署在東京灣參與越戰的奧里斯坎尼號發生大火,事故原因是兩名水兵在處理前一晚飛機用剩的彈藥時犯錯。當時水兵在意外觸發MK24照明彈后沒有把它扔海里而是扔回倉庫里并關上了門。結果倉庫里面250多個MK24照明彈被引燃發生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其中25人是艦載機飛行員,另外156人受傷,6架飛機損毀。
1966年10月26日大火籠罩中的奧里斯坎尼號
火災中飛行甲板上進行滅火的水兵
水兵們把起火點附近未爆彈藥扔進海里
火災中被損毀的A-4攻擊機
1966年11月6日奧里斯坎尼號進行追悼會和海葬
1979年9月奧里斯坎尼號退役后被賣了幾次都賣不成,最后于2006年5月17日被炸沉在墨西哥灣成為人工珊瑚礁。對了,本號也有相關圖集《退役航母如何處理?直接拉去喂魚!》進行了介紹,場面頗為壯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一下。
爆破后沉沒中的奧里斯坎尼號航母
1967年祖尼火箭引發最嚴重航母大火
福萊斯特號(USS Forrestal,CV-59)是福萊斯特級首艦,1955年10月服役。福來斯特號滿載排水量82000噸,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級航母,于1993年9月退役。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1967年7月29日,部署在東京灣的福萊斯特號正在準備當天的艦載機出擊,當時有27架飛機擠在后部甲板,還有大量彈藥堆積在一起裝備掛載上機。就在事故前一天,福萊斯特號還從補給艦上接收了一批儲存期已經很久的炸彈,但因為作戰任務緊,也就不計較了。
10:51分左右,一架F-4準備出擊,正當飛機從外部電源切換到內部電源時發生電涌,結果這架F-4上掛載的Mk-32祖尼火箭彈被意外激發,射中對面的一架A-4引發大火。后來又引爆甲板上的炸彈,場面慘烈。
A-4被擊中引發大火
火災中堆放在甲板上的炸彈殉爆,30多名正在滅火的人員被當場炸死
兩艘驅逐艦靠近福萊斯特號協助滅火
福萊斯特號這次火災共造成134人死亡,161人受傷。艦上當時共有艦載機73架,有21架被毀,40架不同程度受損。福萊斯特號立刻癱瘓,大火撲滅后前往菲律賓簡單修理后返回美國本土大修。此次事故是美國海軍二戰后軍艦上最嚴重的傷亡,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航母火災。
火災后的福萊斯特號尾部
1969年,祖尼火箭再惹麻煩導致企業號大火
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頭銜聞名于世,1961年11月服役。服役51年后于2012年12月退役。
企業號航空母艦
1969年1月14日企業號在珍珠港附近進行飛行作業。上午08:20左右,一輛牽引車排放的灼熱尾氣引爆了一架F-4上掛載的祖尼火箭彈。爆炸把那架F-4的油箱炸穿,航空燃油泄露被引燃又引起另外三枚祖尼火箭爆炸。然后就跟福萊斯特號一樣,接連引發其他彈藥殉爆。
被大火吞噬的企業號尾部
屢屢惹禍的祖尼(Zuni)火箭彈是1957年開始使用的一種127毫米直徑火箭彈,被廣泛用于越南戰爭。根據不同的戰斗部有MK-24,MK-32,MK-63等型號,通常使用4發的LUA-10吊艙進行裝載發射。
LUA-10發射器和祖尼火箭彈
而把祖尼火箭引爆的其實不是牽引車,而是牽引車上面的燃氣輪機啟動單元,是為啟動飛機發動機而集成在牽引車后部。根據后來調查發現,很多地勤訓練不足,竟然不知道也想不到那東西的排氣竟然會把火箭彈給烤爆。
MD-3牽引車
企業號這次事故造成28人死亡,314人受傷,15架飛機被摧毀,企業號后甲板也嚴重受損,維修了51天。
企業號上的人員正在進行滅火
羅杰斯號驅逐艦靠舷幫助企業號滅火
大火后的企業號后部,一片狼藉,飛行甲板也被炸穿
拿命換的教訓
每次大火后,美國航母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進。本寧頓號彈射器爆炸后促使美國淘汰了液壓彈射器。奧里斯坎尼號火災后改進了彈藥儲存室。福萊斯特號火災后改進了祖尼火箭并研發了甲板噴淋系統。企業號火災后改進了牽引車,加強了消防訓練。這一系列以血換來的教訓也讓美國航母再沒發生過嚴重火災。
1969年5月富蘭克林號(CV-42)首先安裝了甲板噴淋消防系統
航空母艦雖然是海空霸主,但也是各種易燃易爆物品的集大成者。設計上的考慮不周或者運行期間人為犯錯都會釀成嚴重后果,這種后果往往又是要人命來填的。要是在作戰中出事,那更是戰略性的災難。只有在使用中及時發現和處置隱患,作出相應改進,修正各種操作規范,不斷的強化人員訓練,才是拉得出打得贏的保證。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