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系統排列(以下簡稱“家排”)的創始人伯特-海靈格的課程現場,有學員請教海靈格夫婦很尖銳的問題: 自己曾做過現場家排移動的個案,當時覺得很好,但回歸到生活中不久,就發現原來的移動沒有了,生活又回到混亂的狀態,似乎沒有幫助我很多!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圖片源自于網絡
蘇菲-海靈格的回應:家排就是幫您呈現家族家庭很深很久遠的事實‘真相’,當在排列現場呈現‘真相’以后,回到生活中選擇 移動 的那個人一定是 我們! 就是在現場看見‘真相’的當事人!當事人在移動的過程中,有一個危險始終存在,這個危險是指我們的‘慣性思維--行為模式’!因此,即使在現場,‘家排’呈現了一個很深很大的畫面,如果當事人慢慢的回到過去的‘慣性思維-行為模式’中,那么家排的效果也會逐漸消失。因為只有當事人思維模式的覺察和行為模式的改變,才能產生不一樣的果效,進而家排才能幫助到人。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日常瑣碎的事情所糾纏,這個“危險”其實一直存在!
圖片源自于網絡
索菲.海靈格的話語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四川師范大學做的一個排列案例:當事人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女性,父親的生意曾經十分輝煌,年輕時的她是富家千金,丈夫是父親的得力助手入贅。如今家道中落,夫妻關系瀕臨解體。她非常焦慮,希望找回曾經的恩愛,因為丈夫強硬不理會她而尋求排列師的幫助。
四川師范大學朝氣蓬勃的大學生來參加這次家排體驗呈現:家庭關系中的“愛”完全凍結,沒有任何流動的跡象,死寂的沉靜!而當事人的父親(代表)則在場上異常活躍,不停地指責、咆哮著女婿,情緒激動。。。當事人(代表)則躲避到父親的身后,絲毫不關注丈夫,完全退行至小女孩兒的身份,期盼、等待著父母能給予她一份美好的愛情和婚姻生活!
針對違反家庭系統“流動”規則的現象,排列師現場了解到當事人曾經有多次墮胎事件。于是通過代表“連接”完成系統的完整性,又通過一系列的心靈對話,讓愛在系統中重新流動起來!排列過程中,由于當事人(代表)情緒非常激動、態度堅決、強硬,連接的過程很是艱難,甚至一度停滯不前。
剛剛結束排列,還沒等我緩口氣,當事人就痛哭并大罵丈夫沒良心、薄情寡義,看到她的情緒越來越重,我只能強制制止,并且告訴她接下來要做的是“靜待花開”!因為這些言論只能損害排列的效果! 毫無疑問,她很快就回到了原來的思維--行為模式中,她很痛苦但是卻希望丈夫改變,持續在這樣的“危險”模式中,抱怨家庭排列的效果也就不奇怪了。
圖片源自于網絡
其實,在日常心理咨詢工作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哪?回到原來模式的危險一直存在!所以,簡快療法箴言道破天機:誰痛苦誰改變!不愿意改變是因為他沒有達到痛苦的臨界點! 那些只希望他人改變達到自己幸福的當事人,只能繼續活在自怨自艾的模式中。
圖片源自于網絡
家排讓我們看清楚真相,幫助我們從瑣碎的糾纏模式“跳”出來,你看到了,移動了,效果就自然出現了,因為家庭系統更加健康完整了。
“系統好才是真的好!”——張月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