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死亡?
逃避?恐懼?
NO
這是人生的必答題
勇敢面對,無疑是最好的!
不僅如此
我們更要
提倡正確生死觀
讓死亡更有尊嚴
如果你能做到勇敢面對
不妨參與河源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活動
直面感受下生命的“最后一站”?
了解河源殯儀館的工作流程
近日,記者從河源殯儀館獲悉,一年一度的公眾開放日將于3月31日舉行,該館現誠邀黨政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部門代表、行風評議監督員、新聞媒體等人員參與,并公開接受社會各界人士報名。
網絡圖。
報名截止時間為3月27日。
-活動主題-
尊重生命
情系逝者
殯葬為民
-活動內容-
活動期間,將舉辦介紹環節、參觀環節、體驗環節、座談交流等內容。屆時,參與人員可在活動中參觀、了解殯葬業務、服務項目、殯葬流程等。
-注意事項-
只要身體健康,無心臟病史、高血壓,心理素質強的社會人員均可自愿報名;報名截止時間為3月27日,報名電話:0762-3366448。
膽子大的話
大家可繼續往下看
記者到河源市殯儀館
全程記錄了入殮師的工作
與死亡打交道10多年
只想讓他們清爽地走
市殯儀館太平間
你可能不知道,也可能不想知道,在死亡之門的那一端,有這樣一個人,他會讓逝者“光彩啟程”,用最自然的面容面對死亡。是的,他們就是——河源入殮師!
入殮師熊師父
那是一雙粗短、厚實的手,看上去與靈巧無關。憑借這雙手,熊師傅與死亡打了10多年的交道,為數萬名逝者畫上人生的句號。
每當他挺直腰板,收起化妝用具,除下一次性手套,又一個生命帶著溫存的面容同世界告別。
入殮師的任務不輕,有時忙到連墻上的日歷都忘了撕掉。熊師父正換衣,準備為逝者化妝。
為了除臭味,熊師父買了一瓶空氣清新劑。
熊師父剛處理完手頭的工作,走出特殊遺體冰凍室。
清洗遺體、換新衣、化妝美容、入棺,這一系列動作組成入殮師的流水線工程。
兩位入殮師一起將逝者抬進棺材。
準備化妝。
這位入殮師為熊師父,在太平間可謂“身經百戰”,對逝者只剩尊敬之意。他說:“有任務,半夜也要來,一個人在太平間為逝者美容”。
入殮師正在幫逝者化妝。幫逝者化妝的化妝品都裝在盤子里。
棺材下面掛著逝者的信息表。
每一副剛進來的遺體或抬出去火化的遺體,都會將其信息更新在黑板上。
熊師父將一些花草放入棺內。
殯儀館工作區只有兩種色調,灰和白。除了化妝間的鐵柜子。里面盛放著為逝者化妝的用具:海綿塊、剪子、粉刷、紅色、米色油彩和一款綠色瓶裝的老牌發膠。飽含生活氣息的物品,將生死界限模糊起來。
入殮師的休息室內,有一個洗手盆,盆上還放著一瓶洗手液,入殮師每次工作后都要將把手洗干凈。
遺體冰凍柜里的溫度通常都是保持在零下7攝氏度。
墻上掛著入殮師的工作服。有趣的是,由于太忙,墻上的日歷都不是當天的頁碼。
每個冰柜外面都貼著相對應的遺體信息表。
入殮師為逝者化妝。
入殮師不僅要為逝者化妝,也要收拾太平間的垃圾。
儀仗隊為逝者送行。
中國文化自古回避死亡,熊師傅卻建議普通人能到殯儀館體驗死亡。懼怕往往源自不熟悉。而在生命消失的地方,更能喚起對生命的熱愛。
他參觀過國外的墓園,像公園,遍地綠草鮮花,隨處可坐。反觀國內墓地,肅穆有余,少了溫情。
當然,熊師傅看到最多的畫面是,子女在遺體告別時痛哭,內疚以前沒有多陪伴父母。
殯儀館就是一幅長卷浮世繪。曾有人感慨,到殯儀館走一遭,什么都想得通了,該吃就吃,該花就花,該休息就休息。看過太多的生死,更能明白生命的可貴。
來源/河源日報
記者/劉燁華 攝影/林梓楷
編輯/傅澤彪 校對/王志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