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在中國古代是對銀河的一種別稱,其在中文中又可隱喻“開創天之先河”,與嫦娥四號于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實現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及巡視勘察開創了人類月球探測歷史上的先河相契合。
嫦娥四號著陸區地理實體命名影像圖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2019年2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這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應用。
天津坑影像圖
織女、河鼓和天津均為我國古代天文星圖“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其中織女和河鼓屬于二十八宿的牛宿,天津屬于二十八宿的女宿。三個星官分別位于現代星座劃分的天琴座、天鷹座和天鵝座,三個星座所包含最亮的恒星分別為織女一(俗稱織女星)、河鼓二(俗稱牛郎星)和天津四,這三顆明亮的恒星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命名的織女、河鼓和天津在月面上近似再現了這一天文現象。七夕夜晚的星圖中,織女星位于銀河的西側,與東側的牛郎星隔銀河遙遙相對,天津四則位于北方位置,處于銀河之中。
天津作為古代星官其寓意為“銀河渡口,跨越銀河的橋梁”,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為護送牛郎織女的仙女。天河、織女、河鼓和天津這四個名稱與中繼星“鵲橋”名稱相呼應,組成了高度關聯、內涵豐富、情節完整的名稱體系。
織女坑影像圖
河鼓坑影像圖
泰山影像圖
繼2010年8月和2015年10月我國分別獲得IAU批復的嫦娥一號和嫦娥三號著陸區地理實體名稱后,我國于2019年1月第三次向IAU提出了嫦娥四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申請,并于2019年2月4日獲得IAU批準,三次自主申請命名獲批的月球地理實體名稱共計12個。
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國家在月球探測及其科學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我國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嫦娥四號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獲得批準,是對嫦娥四號任務開創人類先河偉大壯舉的紀念,是開展嫦娥四號科學研究與應用所取得的又一項重要原創性成果,也是我國對世界月球探測的又一貢獻,為國內外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提供了位置標準及基礎數據。
來源:人民日報
新媒體編輯:王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