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長李煒成(右)指導實習生學做通信2M線 鐘妍妍 攝
中新網廣州6月11日電 題:深湛線上的故障“清道夫”
作者 鐘妍妍 戴倩儀 郭軍
深湛高鐵是粵西地區融入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軌道,在這條線路上交織著紛繁復雜的通信網。廣鐵集團廣州通信段茂名高鐵通信車間茂名高鐵網管工區就擔負著這條線路的通信網絡維護、高鐵行車保障的重任。
工區9名平均年齡28歲的工友組成的團隊,24小時不停歇管理著30套網管終端,盯控各個通信系統的運行情況,一旦網管出現告警,他們會立即上報協調、分析處理,力求將設備運行不良的情況扼殺于萌芽之中,清掃一切影響運行安全的細小隱患。他們被形象地稱為深湛線上的故障“清道夫”。
慧眼識障 爭奪最后一小時
通信網管的故障清理涉及網絡資源的監視、分析、測評與控制等,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分辨告警的有效性,確定故障地點,維護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是清理的關鍵。
5月7日凌晨,工長李煒成像往常一樣進行天窗作業配合。突然,沿線多個站點監控主機通信中斷,告警聲此起彼伏。經排查,共有14個站點同時斷開了防災B網的監控通道。防災系統主要監測軌道風、雨、異物三類,如果監測數據超過限值,列車將會降速運行,甚至停運。防災監控通道的斷開將會直接影響列車運行環境中異常因素的告警上報與處理,情況十分緊急。
李煒成立即想借用天窗作業快速處置故障,避免影響白天列車運營。但此時距離天窗作業結束已不足一小時,時間緊迫。李煒成結合防災圖紙,判斷告警源頭來自吳川站,檢查吳川站其他動環和視頻業務通道無異常,但它們的監控系統卻與防災系統一樣失效。憑著20年的工作經驗,李煒成判斷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某個同時匯聚防災、動環和視頻三個監控業務的傳輸單板出現了問題。經過排查,吳川站傳輸15槽單板正符合此特征,在距離天窗作業結束僅剩5分鐘的時候,告警成功消除,故障順利處置。
以老帶新 培養“小清道夫”
2018年對于茂名高鐵網管工區來說是極具考驗的一年,工區人員變動較大,老師傅所剩無幾,新入路職工尚且難當重任。李煒成提出“多老帶一新”策略,強化“小清道夫”新生力量。他給每名新工指定一名師傅,師徒利用進班學習契機從頭到尾體驗一堂堂24小時實戰課。
工長李煒成(右一)在例會上教授大家2M線故障現象判斷與測試方法 鐘妍妍 攝
同時,李煒成單獨從實操下手,手把手向新工教授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指導新工綜合整體畫出機房設備架構圖,輔助他們建立全程全網的概念。為了更容易理解告警發生現象及原因,李煒成抬來兩臺光端機,設置實驗障礙,讓新工學以致用定位故障、排查原因,提升故障處置能力。在每周一的例會上,李煒成還新增“互當講師”環節,引導新老職工分別從典型故障案例分析、知識難點探討方面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鼓勵大家勤想、勤問、勤練。再加上“每周一題”“每月一考”學習機制雙管齊下,對新工們每個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再次扎實鞏固。現在,連工區的日常問候也變成“你今天學習了嗎?”
無懼臺風侵襲挑戰
去年臺風山竹橫穿茂名期間,為了做好沿線各個通信基站的盯控工作,保障鐵路通信系統穩定運行,有孕在身的杜非和林萃航兩人為一班,毫不猶豫加入抗臺隊伍。突然,動環系統監控終端傳來一片告警聲,經檢查,雙水鎮通信機房的高開電源兩路輸入停電,設備轉由蓄電池組供電。如果供電10小時內未恢復,蓄電池電量耗空,設備將立即停止運作,直接影響鐵路行車,蓄電池電壓的實時監控成為關鍵。
“林姐,我來盯控蓄電池電壓情況,你做好上級匯報與現場工區協調安排,讓他們隨時準備發電機供電。”杜非與林萃航早已形成默契,有條不紊地進行分工,林萃航應道:“好的,我去機房檢查,隨時聯系。”杜非5分鐘檢查一次蓄電池電壓數值,寸步不離守著監控終端,林萃航隨時聯絡,上傳下達,部署下一步應急措施。她們無懼臺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故障。直至交接班時,蓄電池也沒有出現任何異常。
“工區正是人員緊缺的時候,我們得出一份力,我希望可以將這個信念傳遞給肚子里的孩子。”杜非輕描淡寫地說。林萃航也打趣道:“寶寶生下來學會的第一句話應該就是‘重要告警’吧!”(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