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鵬
一直被市場高度關注的科創板進展迅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證監會網站顯示,3月5日,平安基金報送了平安科技創新靈活配置基金的材料。伴隨著科創板的漸行漸近,科創板基金的申報正如火如荼。僅僅在3月4日,就有5家基金公司報送了科創板基金的材料。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9家基金公司合計申報了37只科創板基金,其中萬家基金以4只居首。最受關注的是3年封閉的產品。首批上報8只科創板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公司分別是:富國基金、鵬華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招商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而在3月4日,博時基金、銀華基金、嘉實基金亦上報了3年封閉運作的科創板基金。此外,工銀瑞信申報了2年封閉運作的科創板基金。
“產品剛申報上去,還不知道產品何時會獲批。雖然同時上報了兩只科創板基金,我們更期待那只3年封閉運作的產品。”一位參與了科創板基金申報的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密集申報
實際上,自2月下旬起,公募基金申報科創板主題基金的熱情已經被點燃。
自2月22日,華夏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上報首批面向科創板的公募基金以來,科創板基金的申報工作就進入了加速階段。在2月25日前申報的科創板基金均已進入受理階段,此后的產品申請都還在接受材料階段。
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型基金,將來既可以參與科創板股票的戰略配售,亦可以參與科創板二級市場投資。3年封閉期的設置,也正是考慮到了“戰略投資者應當承諾獲得配售的股票持有期限不少于12個月”的要求。
談及此次公募基金對于申報科創板基金的熱情,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跑馬圈地,無論是保本基金還是之前的寬基ETF,提前布局的公司都獲得了回報。”
對于申報產品數量最多的萬家基金而言,科創板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萬家基金有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科創板業務的布局與拓展,萬家基金已引進了相關的基金經理,加強了科創板相關重點行業研究人員的配備,投資研究資源都已經準備就緒。同時,該公司也已經設計規劃了適用于相關板塊的投資研究方法。
伴隨著基金公司產品的密集上報,亦有業內人士擔心,科創板推出后的企業數量,是否能滿足該類產品的投資需求。好買財富研究總監曾令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產品推出后缺乏相應的投資標的固然意味著風險,但是更大的風險是產品發行當中碰到的困難。”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企業數量不是問題。據萬聯證券分析師宋紅波統計,2014年,我國大力發展新三板市場,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家數從剛開始的400家左右,2年內迅速上升到1萬家以上。2014年、2015年、2016年,新三板企業定向增發融資規模分別為12億、97億、102億。
“市場容量是否足夠的問題要交給市場來回答。”上述華南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倘若企業能夠成長起來,一個蘋果公司就能有萬億市值;倘若企業不能成長,給再多扶植政策也解決不了問題。
資本市場的新生態
科創板是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話題中心,但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需要一定門檻。根據《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個人投資者需要有50萬的資產門檻和2年的證券交易經驗。根據上交所的數據,當前符合要求的個人投資者約300萬人。
這意味著,對于多數個人投資者而言,通過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投資是更為現實的選擇。3月2日,科創板主要制度規則正式發布,公募基金即將跨越產品申報階段,直面科創板投資這個新課題。
不過,公募基金能否順利玩轉科創板投資,還有待驗證。科創板對上市標的設置的是以市值而非盈利為核心的門檻要求,這意味著現有的A股投資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再適用,因此也對投研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天風證券分析師宋雪濤認為,科創板是改革的“牛鼻子”,創新的“實驗田”。為何改革目標清晰地指向科技創新?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可能會發生兩個質變,融資自主化和創新自主化。從美國資本市場的歷史來看,科技產業的崛起和資本市場的強大戚戚相關。
“科創板是一個新的生態,倘若科創板能夠成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上述華南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雖然新三板留下了太多經驗教訓,但科創板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頂層設計,跟新三板都不是同一個級別。在起步階段,或許科創板的投資會共享現有的投資平臺。但倘若未來的體量足夠,科創板變得像主板以及創業板一樣不可或缺,可能會從現有的投研體系里剝離出一部分人員,專門研究科創板。
實際上,除了科創板主題基金以外,現有的權益類基金亦存在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可能。萬家基金表示,存續的產品會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要求、公司的業務戰略規劃導向及基金經理方面的整體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條件成熟之后,不排除會做統一布局或相應梳理準備的可能。
曾令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資本市場的初級階段,上市公司都是不死鳥,哪怕經營不善還能等重組,這是在行業初期基于投資者保護的特定制度安排。參照美國的經驗,注冊制推出之后,資本市場會出現新的生態。
對于科創板基金的運作是否需要對公募基金現有的投研體系進行調整,曾令華認為,“無論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半市場,投研的本質都是給企業估值,實際上并無鴻溝,巴菲特手上還拿了一堆非上市公司。”
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前,科創板基金還在申報階段,并無基金公司拿到發行批文。但從各基金公司反饋的情況來看,未來科創板基金或將再次掀起“發行之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