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吃瓜群眾,出軌可是道家常菜。
當然,每次用餐后挨罵的,往往是男人。
吳秀波,劉強東、許志安、張丹峰……
大家也習慣了向此類渣男的各種猛開炮。
不過,夫人這次想說的出軌,情況很特殊。
案例來自王競導演,謝飛監制的《萬箭穿心》。
電影由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這部7年前上映的作品,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6。
更被無數人稱為2012年最好的華語片。
但從它的藝術水準來說,實際被嚴重低估了。
李銀河說,這是《雷雨》之后,最好的一個悲劇。
顏丙燕老師在片中的殿堂級演技,讓觀眾大直呼過癮:
華語影壇嚴重被忽視的大實力派,中國的卡比利亞,能得奧斯卡!
除了精湛的表演大獲盛贊外,影片的內容尤其引人深思:
一位低情商的女人,竟然將丈夫逼到出軌,直至跳河自盡的境地;
十年后,長大成人的兒子與其斷絕關系,并將之趕出家門;
半生辛苦操勞的付出,到頭來仍舊一無所有。
我們禁不住要問,她到底對家人做了什么,才落到如此下場?
今天,夫人就為大家好好聊聊:
為啥說有些出軌,其實是女人的“杰作”!
明明是會持家的好女人,可她們就有能力把家里搞得雞犬不寧。
本片的故事發生于上世紀90年代。
主人公李寶莉,有武漢城市戶口。
年輕時長得漂亮,追求者也不少。
這是她為之“傲嬌”的兩大優勢。
在待人接物上,自帶一種強勢光環。
特別能與這座城市的市井氣、江湖氣相適應。
伶牙俐齒的嘴上功夫,盡顯其“蠻橫、兇悍”的本質。
可惜沒啥文化,只能在漢正街小商品批發市場賣襪子。
最終,李寶莉選擇嫁給了來自農村的馬學武。
畢竟,人家是有著大專學歷的鳳凰男,脾氣也蠻好。
而且,她老娘去世時,他還跪在地上發下毒誓:
保證會一輩子對她好。
儼然,這個菜場賣菜人家的姑娘,她的春天要來了。
然而,婚后的日子,并未如預想的甜蜜幸福。
雙方潛藏的諸多不同頻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直擊冰冷的現實。
從影片開始時的一場戲,已經能明顯看出:
兩人之間確實有著難以彌合的裂痕。
老公當上漢口特種汽車制造廠的車間主任,單位給分了房。
搬家本該是一件挺高興的事,結果并不是。
由于門前的胡同口太窄,車子開不進來,工人提出要加價。
李寶莉二話不說,直接就開吵了:
你蒙鄉下人啊!
現在說加錢,你憑什么?
你別以為老子好欺負!
我告訴你,昨天電話里說好了的,怎么今天就全成了屁話了啊?
看到了吧,活脫脫一副潑婦罵街的標準畫面。
簡單粗暴的程度,完全和主任媳婦的身份不匹配。
果不其然,在樓道里嘟嘟嚷嚷囔的自言自語,招來了鄰居的友好回應:
寶莉,你又抽什么瘋啊?
導演毫不費力,僅用幾句簡短的臺詞,就交代清楚了女主的形象特征:
一個精打細算過日子,大大咧咧處事的“悍婦”。
你也可以說,這只是普通居家女人最常見的行事風格,無足為怪。
因為她精明與強硬的槍口,對準了外人。
實際上,李寶莉還將繼續抽瘋,這一次,她針對的是老公。
由于天熱,馬學武喊兒子買幾瓶雪菲力(汽水)來。
他熱心地給工人們發煙,想借此中途休息會。
一切原本合情合理的舉動,卻引來了一場“惡戰”:
我出錢他們做事,天經地義!
剛才在那邊,坐地漲價你不吭聲,現在你跑出來發煙。
你自己看看,他們干的什么活?
煙不要錢,汽水不要錢?
你當是在廠里搞招待啊?
真是賤!
這一席話,對工人來說,她們剛領教過這個女人的粗魯。
再多罵幾句也無所謂,反正錢少不了。
但馬學武的心,著實在滴血。
堂堂一大男人,被媳婦口無遮攔地痛罵!
還當著孩子和別人的面!
就為了節省那幾塊錢,真的有必要嗎?
退一萬步講,罵也就罵了,為嘛最后還天才地總結一下。
這不是把老公扒光了給人看嗎?
心直口快,出言不遜的媳婦,壓根沒給他留一丁點的臉面。
最可悲的是,這位嘴巴超賤,根本不會說話的女人,對此一無所知。
她絲毫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經歷過“風暴”襲擊的三個男人,“躲”到陽臺上抽煙歇息。
其中為首的一個工人便開了腔:
兄弟啊,我們雖然賣力氣,干粗活,但家里老婆呢,都還挺賢惠的,那過得比你舒服多了!
我看得出來,你在外頭啊,大小也是個干部,但那又怎么樣呢?
你被這樣一個女人管一輩子,真的挺可憐的。
前有妻子宣稱他“賤”,今有工人感嘆他“可憐”。
此刻的馬學武,心如死灰。
他默默地告訴自己,不值得再一起生活。
也默默地做出決定。
搬了新家,自然要“慶祝”,晚間擺了一桌菜。
李寶莉樂滋滋地舉著杯,可丈夫愣是不搭理她。
等到睡覺時,馬學武面無表情。
卻用極其平靜的語氣告訴妻子,他要離婚。
情商低到了塵埃里的李寶莉,仍舊蒙在鼓里。
渾然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脾性溫和柔弱的丈夫已被傷害至極。
他選擇用最文明,也最殘酷的一種方式,即冷暴力來回報妻子。
以加班,接待領導為借口,總是很晚才回來,然后睡沙發。
種種跡象,預示著一場真正的“風暴”即將來臨。
生日那天,馬學武同樣晚歸。
可他反常地給妻子掛了電話。
憑女人的直覺,感覺有情況。
跟蹤后發現,丈夫出軌了。
對象是廠里負責工會工作,屁股很翹的同事周芬。
李寶莉極盡“愚蠢”之能事的辦事風格,再次上演。
她打電話報警,桃園賓館206房間,有人賣淫嫖娼。
任性妄為,不計后果的結果,是丈夫從主任的位置上撤了下來。
他開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憂郁冷清的神態,猶如行尸走肉一般。
僅靠一口氣在茍延殘喘,孤獨無望,隨時有掉下懸崖的可能。
由于老家拆遷,從中學已經退休的母親,趕來和他們一家三口同住。
馬學武是家里的獨子,父親又早逝,于情于理,他都沒有理由拒絕老娘。
可妻子以房子小沒地方住為借口,態度十分冷淡。
好歹還給了回面子,沒有當著婆婆的面“訓話”。
可兩人在屋里的私聊,所傳遞出的訊息,還是徹底地傷害了這對母子。
長著豬腦袋、刀子嘴的李寶莉,更是不知深淺地又一次惡心了丈夫:
怪不得昨天晚上,巴心巴肝地跑到我這里猛表現(指那事,你懂得)。
鬧了半天是要把你媽接來,真是可惜呀,你的伙計太不給你爭氣了!
……
聽見了吧,反正怎么難聽怎么來!
出軌的把柄,加上丟掉主任的事實,成了李寶莉“殺人”不眨眼的利器。
本就顯得懦弱的馬學武,夾在兩人中間,尷尬的想鉆入地縫。
受妻子所賜,讓他在最可敬的母親面前,也全然找不到一點做人的尊嚴。
而雪上加霜的事情又緊跟其后。
馬學武榮列進了廠里第一批下崗人員的名單之中。
他找不到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生活就像一潭絕望的死水,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跳河自盡,是這個內心脆弱的男人,給自己生命安排的最好出口。
他把對人生的慨嘆,對老娘和兒子小寶的愧疚,對妻子的仇恨,都留在了遺書里:
人生真是痛苦,有些事情,我無法面對。
老娘,對不起,我不能為你養老送終,還要求你,幫我照顧小寶。
小寶,對不起,以后數學題就要靠你自己做了。
簡短直白的幾句話,是他留給妻子最后的禮物。
在李寶莉眼里,自己有著至高無上的優越感:
我選他個鄉里人,是他的福氣,他憑什么不好好對我?
似乎馬學武生來就欠她!因而她可以為所欲為,根本無需顧及丈夫的感受。
殊不知,惡意換來的,是更加充滿諷刺、藐視意味的另一重惡意。
馬學武牢牢地抓住了對妻子的仇恨,他采取的辦法非常極端:
在遺書里只字未提李寶莉,直接“無視”妻子的存在,讓她一輩子內心難安。
其實,這樣的“耍狠”,早有表征。
比如,把情人的照片光明正大地夾在字典中。因為他知道妻子不看書。
顯然,兇悍粗魯,沒文化的妻子,在丈夫心里沒有位置。
可怕的是,這種仇恨的種子,過早地埋藏在了兒子心底。
并且得到了完整的繼承,噩夢仍將延續。
觀眾看到這家人的畫面,永遠是爸爸和他親,陪他做數學題。
而媽媽從小到大,就會問作業做完了沒,不曉得講別的。
她只知為兒子提供盡量好的物質條件,卻不懂得情感、精神方面的溝通。
李寶莉在性格、處事上有著嚴重缺陷。
以至于把她僅有的那點好,樸實,肯吃苦,有擔當,全給淹沒了。
即便丈夫輕生后,十年時間,她靠一根扁擔替人挑東西來養家,絕對算得上功勞巨大。
可兒子還是不認帳,心中包裹著解不開的仇恨。
在高考結束后的“慶功宴”上,強烈要求她搬出去住。
從此,再也沒有這個媽媽,他要靠獎學金、打工,完成學業。
勞苦半生的李寶莉,堪稱可憐不足,可恨有余。
瞧她在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的處理上,何其弱智。
還深陷于自我感覺良好的怪圈樂此不疲。
對閨蜜講的話,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丈夫出軌后,明眼人小景就告訴她:
你早為什么不好好對他吶?
你要讓他賴在你身邊不想走,那才叫你的本事!
一家人了,你還總是鄉下人鄉下人,總掛在嘴里頭,傷人啊!
馬學武是被你逼到這條路上去的!
那么,她到底對家人做了什么,才落到如此下場?
1、嘴巴賤不會說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李寶莉的毒舌,根本注意不到尊重別人,只圖自己一時痛快。
講話從來不分場合,不看對象,經常當眾讓丈夫難堪,下不了臺。
她在挖苦嘲諷老公時,會把周圍人自動屏蔽,哪怕兒子也在場。
2、沒文化不知學習
沒有文化,讓她失去了理解欣賞老公的可能。
也失去了和兒子交流對話的機會,并且關系越來越疏遠。
全無謙卑向學的姿態,一味固執保守,甘做時代的棄兒。
自言閨蜜給她介紹的體面工作做不了,還是老本行帶勁。
3、情商低不懂自省
心理上莫須有的自信膨脹,導致她無法以平等的心態面對老公。
從丈夫提出離婚,冷暴力,再到出軌,自殺,甚至直到被兒子拋棄。
兩個男人表現出了再明顯不過的嫌棄,都始終沒有刺激到她的末梢神經。
李寶莉不明白要從自身找問題,可見自我認知、反省的能力約等于零。
三大“罪狀”相互交織,共同鑄就了被嫌棄的李寶莉的前半生。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李寶莉最大的錯誤就在于,只知道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家人。
從未考慮過丈夫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她所謂的心好和付出,也扎扎實實地變成了留在他們心底的一道道傷痕。
稍感欣慰的是,影片結尾時,總算有點體會到自己的錯誤了。
一群嬉鬧的中學生為同學過生日,在江邊燃放煙花。
她被喚了一聲婆婆,請幫忙給他們合影。
孩子們輕松愉悅,打鬧嬉笑的場景,猛烈地觸動了她的心弦。
呆坐一夜的李寶莉有點頓悟了,搬走前她這樣向婆婆傾訴心聲:
我想通了,我最對不起的就是小寶!
他那么小就沒了爸爸,我又沒有時間照顧他。
我的孩子好像從沒像別的孩子那樣瘋啊,笑啊,玩啊。
好像心里壓了個事似的,不像個孩子!
要是我走以后,他要能像別的孩子那樣高興那樣玩,叫我干什么都可以!
幾十年的糟心日子,換來的也不過是這點幡然悔悟的獨白。
試想一下,現實中還有多少迷途難返的李寶莉們,她們在努力地“作死”?
問題在此,悲劇亦在此。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