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國慶同志因病于2019年6月24日6時49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烏國慶,男,1936年12月5日出生。蒙古族,共產黨員,研究生學歷。刑事技術高級工程師,公安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歷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大要案處處長、助理巡視員、巡視員。公安部首席特邀刑偵專家,國家處置爆炸恐怖襲擊事件咨詢組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等高??妥淌凇?/p>
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二級英雄模范”稱號;被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專業人才”;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并榮獲公安科學技術突出貢獻提名獎。
烏國慶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刑偵專家,多年來參與偵破了幾百起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特大案件和疑難案件。烏國慶主持研發了“爆炸現場再現法”,參與編寫了統編教材《刑事偵查學》、《爆炸犯罪對策學》等著作,并承擔了大量授課任務。烏國慶被國內外同行贊譽為“中國的福爾摩斯”,被公安部領導評價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被譽為“中國當代的福爾摩斯”
上世紀80年代的“二王”案、“三張”案
90年代的武漢長江大橋公共汽車爆炸案
張君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等……
這些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的
特大疑難復雜案件的偵破
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1994年烏國慶身穿警服的資料照片
烏國慶50余載奮戰在刑偵一線,辦案千起,無一錯案。這些成就,與無數榮譽一道,筑起了共和國公安刑偵領域的一座豐碑。
穿著新襪子上吊的婦女
是自殺還是他殺?
老刑警的話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干部,14歲的烏國慶被國家送進原熱河省承德衛生學校少數民族班學醫;1954年,烏國慶被派往上海學習法醫;一年后,他又進入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59年研究生畢業后,烏國慶在上海實習,第一次勘查現場的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在案發現場,烏國慶手里拿著寫有現場勘查程序的卡片,準備按照書本上的程序逐條進行。結果,復雜的現場讓遵循“理論”的他無所適從,同事們也被這個“高材生”弄得直搖頭。這次經歷讓烏國慶感受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此后不久,上海郊區發生了一起中年婦女上吊的案件。烏國慶跟隨警方趕到現場,看到一名婦女吊在樹上,腳上的襪子是新的,卻沒有穿鞋,他第一感覺這個婦女應該是自殺,其他幾名同事也認為是自殺。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刑警卻看出了端倪,分析說:
“這個女子的家離她上吊的地方要經過兩塊青豆地,如果她穿過兩塊豆地走到這里,那么襪子的顏色至少和現在不一樣。這個女子腳上的襪子是嶄新的,就說明她不是自己走過來的,而是別人把她弄來放上去的,所以這個女子不是自殺,而是他殺。”
老刑警的分析,給了烏國慶很大的觸動。他覺得,自己離做一名合格的刑警相差甚遠——勘查現場不僅僅局限于找指紋、鞋印,還要看細節,要有細致入微的洞察力。
從此,他潛心鉆研和探索現場勘查的規律,并逐漸成長為一名現場勘查高手。
烏國慶在某爆炸案現場確定炸點位置
1995年1月的昆明百貨大樓爆炸案,烏國慶憑借勘查過程中發現的一把錘子為案件指明了方向;山東某地的滅門慘案,烏國慶依據在被害者家的院子門洞里找到一小塑料袋咸菜判斷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諸多特征……諸如此類的“妙招”在烏國慶的破案生涯中不勝枚舉。
鞋印、安眠藥……
一個被犯罪嫌疑人偽裝的現場
他是如何發現的蛛絲馬跡?
2003年9月29日,臨近國慶長假,陜西咸陽向福園小區8號樓一女子遇害,警方查證后發現,被害女子是咸陽市秦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平的妻子。
現場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強奸現場。
烏國慶說:“這起案件難度最大,不僅是因為被害人身份特殊,更因為犯罪嫌疑人偽裝了現場。”
烏國慶仔細分析了現場的痕跡,推翻了犯罪嫌疑人實施入室搶劫強奸、殺死受害者然后逃離現場的論斷。因為,他發現了一些反常的細節:這個人現場留下了鞋印,但是只有侵入現場的鞋印,沒有重復和出去的鞋印,特別是他肯定到過的地方,反而沒有鞋印
除此之外,烏國慶又根據被害人特殊的死亡狀態等細節推測出被害人生前服用了安眠藥。
烏國慶說:“現場沒有剩下的安眠藥,或者是裝這種藥的器皿,因此不是強灌的,也不是自服的,也不像是誤服的——那肯定是騙服的。也就是說只有和她比較熟悉的人,才能達到這個目的?!?/p>
受害者丈夫陳平的嫌疑越來越大。案發后的第108天,咸陽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陳平實施了刑事拘留。但是接下來又一個難題擺在了烏國慶面前:陳平的辯護律師質疑證據不夠充分。此時,只有完整的證據鏈才能認定陳平有罪。
烏國慶把目光投向了兩個帶血的刀印,這是一個非常細小的情節。而這兩枚刀印,最終讓警方鎖定了作案工具,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
2005年1月19日,咸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陳平宣判死刑。
這個案件只不過是烏國慶偵破無數大案中的一個。
50多年來
他參與偵破的上千起大案要案
無一出錯,稱得上是一個奇跡
“從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我的命運就注定和刑偵聯系在了一起”
1997年退休后,烏國慶仍然奮戰在一線,工作強度不減反增,每年出差都在200天以上。用烏國慶的話說:“從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我的命運就注定和刑偵聯系在了一起?!?/p>
面對每一起案件,烏國慶都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他說:“我是黨和國家培養的,一直懷著回報黨和國家的信念在工作,因此我用高度的責任感和責任心面對每一起案件?!?/p>
在總結自己的破案經驗時,烏國慶總是強調:
“犯罪現場調查對找出真相和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至關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去。我先看現場、看環境,再聽匯報。不然,人家給你匯報當時怎么回事,東西南北你都分不出來,你在那聽什么?”
正是對現場的高度重視,才使得烏國慶養成了敏銳的洞察力。案件告破后,烏國慶總會找機會進行回訪,翻閱案件卷宗、訊問犯罪嫌疑人,以此來與自己的推斷進行比較。
為了更好地傳授、交流經驗心得,除了去各地辦案、講學外,烏國慶還參與編寫了《刑事偵查學》《爆炸犯罪對策學》《爆炸現場勘查的組織與指揮》等教材。
在回顧自己的辦案生涯時,烏國慶深有感觸:
“我辦案50年,親身體驗了刑事偵查的發展變化,50年來,刑偵工作無論是破案手段還是技術運用,都經歷了質的飛躍。只有我們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才有我們公安刑偵事業今天的進步!”
致敬!
敬愛的前輩,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