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醫院院長》雜志、中國醫院院長網主辦,河南省醫院協會聯合主辦,飛龍醫療贊助的第七屆中國市縣醫院論壇在河南鄭州開幕。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從炎黃到商周,從魏晉到北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漢字姓氏、農耕商業,還是儒道思想、謀略武術,均發源于此,并傳遍九州。尤其在醫藥行業,炎帝、皇帝被稱為中醫藥的“創始人”,張仲景、張從正等一代代名醫也出自豫州,享譽古今。
2019年7月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從業者匯聚河南鄭州,見證了“飛龍之夜·第七屆中國市縣醫院論壇開幕盛典”。羅漢拳、劈山棍、金鐘罩、硬氣功,在精彩紛呈的少林武術表演之后,醫療行業大咖們用他們的理念和經驗帶來了一場思想上的饕餮盛宴,和千余名參會者在這塊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上逐鹿中原,預見未來。
醫影導演匠心分享
近日,有一部與醫療行業相關的紀錄片正在央視熱播,并被醫療從業者刷爆朋友圈,這就是由CCTV-9紀錄頻道立項、中央新影集團科技節目部特別制作的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據悉,這部紀錄片歷時3年,歷經12國拍攝,可謂是匠心之作,是我國第一部以醫生視角系統展現人類與疾病做斗爭的科學紀錄片。
第七屆中國市縣醫院論壇開幕式有幸邀請到了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陳子雋和分集導演沈華,他們在舞臺上分享了這部紀錄片創作的臺前幕后,以及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
陳子雋說到,三年前,《新英格蘭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手術200年》,看到后深受啟發。當時我國央視的紀錄片幾乎沒有人文探索類,尤其是醫學領域的紀錄片還處于空白。隨后,他們便開始了這部記錄片的拍攝。“說大了,是宣傳偉大的醫學事業,說小了,就是填補我國醫學紀錄片的空白。”
沈華表示,她是第四集的導演,講述的是大腦和神經外科,在拍攝過程中,最令她難忘的是在武漢某醫學中心拍攝紅十字會捐獻大腦的過程,當時她和同事兩個人在實驗室中,打著燈光拍了整整一夜。“旁邊也沒有其他工作人員,就我倆反復的拍一個大腦,現在想想還挺瘆人的。不過當時并不覺得害怕,只是覺得這樣的機會很難得,素材很珍貴,以前沒人拍到過,以后也很難被拍到呢。”
頒獎典禮星耀中華
從2010年第一批16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名單發布,到2014年第二批名單發布,至2017年全面推開。改革近十年來,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醫院,他們內聯外引、順勢搏擊,勇立改革創新潮頭和管理前沿,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行業明星。
在本屆開幕式上,最為激動人心的環節當屬“星耀中華最具成長力中國醫院評選頒獎”。當大屏幕出現獲獎醫院成長歷程時,現場一陣陣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星耀中華“最具成長力”評選致力于發現典型、塑造標桿、褒獎新銳,助推中國各地區市縣一級公立醫院管理和服務整體升級,由《中國醫院院長》雜志社、中國醫院院長網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共同啟動。本次評選分為改革之星、管理之星、創新之星。
獲得改革之星的醫院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包頭市第八醫院、高密市人民醫院、昌邑市人民醫院、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邵東縣人民醫院、臨洮縣人民醫院。
獲得管理之星的醫院為: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運城市中心醫院、射洪縣人民醫院、益陽市婦幼保健院、應城市人民醫院、重慶市銅梁區人民醫院、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醫院、三臺縣中醫院。
獲得創新之星的醫院為: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太和縣人民醫院、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慶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泉州市正骨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兗州院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開發區醫院、成都市金牛區人民醫院、日照市中心醫院。
今夜屬于他們,希望獲獎醫院在今后的發展中更快更好,并以標桿的力量帶動一個地區醫療事業的整體進步。
績效智庫正式啟動
2019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這是首次以國字號名義下發的直接針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全面指導性文件。《意見》確立了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支撐體系、考核程序等,要求2019年在全國啟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鑒于此,為了更好地助力《意見》平穩落地,切實幫助三級公立醫院盡早導入、活學活用新型績效管理體系,為區域、院內績效管理的價值導引和平行測量提供相對科學的工具標尺,進而推動醫院實現質效雙升。2019年7月,《中國醫院院長》雜志社在發揮既有平臺資源優勢的基礎上,聯合績效管理先導型醫院、業界高端智力支持機構、學術研究組織及知名專家團隊,共同攜手創建中國醫院績效管理研究院,為三級公立醫院全面引入績效管理考核提供共享智庫。
在本屆開幕式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二丹,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主任陳海嘯,北京榮聯康瑞總經理車慧,《中國醫院院長》雜志社常務副社長、主編張智慧一同按下啟動按鈕,標志著中國醫院績效管理研究院正式啟動。
張智慧表示,研究院以建立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績效改革實踐經驗為核心,完善并普及現代醫院薪酬績效先進理念與管理工具為已任,面向全國醫院及時提供與績效管理相關的信息交流、模式參考、課程培訓和實操范例,力爭通過兩年左右的時間,把研究院建設成為面向全國醫院績效管理和改革的共享智庫。
據悉,研究院有四項任務,一是發現最佳績效管理實踐,為后期的跟進調研及比較研究提供基礎素材庫和關鍵研究數據;二是探索醫院績效價值標尺,有效確保績效管理在醫院的順利導入和高效運用;三是構筑績效管理對話平臺,以交流促進信息共享,以對話強化理解認知;四是開展績效優化輔導培訓,并根據個別醫院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地提供一對一的跟蹤輔導和實踐指導。
2019年,歷史的車輪駛至新的關鍵節點。“2019”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因為這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多項改革都要發力“最后一公里”。
正如張智慧在致辭中指出,于醫療行業而言,2019年的意義更為不同。2019年,新醫改走過10年,根據規劃和相關部署,多項改革目標要在今年或一年之后的2020年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講,2019年,中國醫療行業已迎來“大考之年”。
大考之年大事多、要事多、挑戰多、困難多。對處于其中的市縣級醫院來說,這意味著對改革發展成果的檢閱、反思與改良。為此,本屆開幕式的重頭戲“高端對話”以“大考之年中考檢閱”和“大考之年高考績效”為主題,邀請了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闞全程,劉新民,辛有清,黃二丹,陳海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院長古翔儒,車慧等嘉賓上臺。
在“中考檢閱”對話環節,劉新民抽到了“嚴控醫院單體規模”的話題,他對此深有感觸地說,北大一院是北京最小的醫院,在床位排行榜中排73名,再不努力就出TOP100了。在河南,他看到鄭大一附院就羨慕,但是沒辦法,北大一院緊靠中南海,有建筑限高,只能蓋五層樓,規模限制了發展,導致腫瘤科、口腔科、精神科都自立了門戶。“說是北大一院,但我們自己調侃說,我們是北小一院。”
闞全程的話題是“500家縣級醫院升三級”,他為這個主題打100分。闞全程介紹,河南省政府十分重視縣級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已經把縣級醫院建設列入了河南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衛生主管部門將對標新版二甲醫院評審標準,爭取在明年使每個縣都達到二甲水平,部分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標準。為此,政府計劃投入40億資金,每個醫院投資3600萬元,用于引進人才和設備,重點扶持兒科、麻醉、康復、腫瘤等短板學科,爭取早日把河南省縣級醫院醫療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在“高考績效”對話環節,陳海嘯說到,管理學有句話,沒有量化就不能進步,所以績效改革通過量化考評,再做信息的公示。醫院之間如果有所比較,就會起到一個很大的激勵作用。
古翔儒說到,績效考核一直在做,以前是自由運動,現在是規定動作,按照55項指標,像廣場操一樣準時開始。所以首先,從上到下要統一觀念,宣傳發動,然后對指標進行摸底,通過測量找到自己定位,再邊學邊看邊摸索。
車慧說到,她從院長走到咨詢公司,對績效改革有很深的體會,說到績效數據,一定要和業務密切結合,讓業務產生價值,通過IT得到助力。政府現在對績效的考核,重要的一點是用數據幫助業務,即讓業務數據化。目的是讓大家知道所有數據指標的背后,不是給大家增添麻煩,而是讓醫務人員真正得到實惠。
在2019這個大考之年,各位醫學大咖借助第七屆中國市縣醫院論壇開幕式,為澎湃的醫改浪潮指明了清晰的航標。開幕式后,更有十余場平行論壇聚焦醫改、醫管的各個方面,助力為我國醫療事業的未來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