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清流縣沙蕪鄉九龍湖湖面清澈,水質良好。這與之前九龍湖凌亂無序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沙蕪鄉境內有九龍湖、九龍洞等自然風光和古人類化石遺址、伍家古墓等人文景觀。其中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龍湖,是1975年蓄水安砂水庫所形成,淹沒著史稱“閩水第一奇險”的九龍十八灘,聞名八閩四方。
沙蕪鄉網箱養殖由來已久,是當地漁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要全面清理整治九龍湖湖面網箱養殖,會涉及146戶漁民的生計問題。
既要讓漁民的生計不受影響,又要還九龍湖一池清水,讓九龍湖不“糊”,怎么辦?
為了保護和改善九龍湖生態環境,建設閩江流域生態環境,為庫區漁民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沙蕪鄉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網箱治理方案,對庫區網箱和垃圾進行清理,并進行增殖放流。
確保群眾利益最大化、盡量降低群眾損失,是整治的落腳點。近年來,在網箱魚苗投放之前,鄉里組織力量幫助漁民做好魚的運輸、銷售、網箱設施拆除等事宜,還制定了獎補措施對按期自行拆除的養殖戶給予獎勵。同時,依托當地優越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漁業資源優勢,積極探索“人放天養”大湖面養殖模式,逐步恢復和保護野生漁業資源,規范傳統捕撈作業,發展生態經濟,這為九龍湖環境綜合治理打下了扎實基礎。
截至目前,原計劃6月完成的網箱清理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累計清理網箱8541個、網繩7139公斤,登記補償各類商品魚、魚苗58.28萬斤,增殖放流魚種5萬斤。
沙蕪鄉漁民高興地說,九龍湖不“糊”了。
文:巫瑞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