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名言
生命本身不是現實
ID:PhotoWorldMagazine
“垃圾”“垃圾分類”和“上海人”,是這幾天朋友圈里被熱議的主角。
7 月 1 日,上海迎來垃圾分類管理新政,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據說最近上海人民經常會面對一個靈魂拷問:“你今天是什么垃圾?”
言歸正傳,在攝影君這里,我們倒是可以探討一下以垃圾為主題的攝影作品。
“環保”是很多攝影師關注的議題。一些攝影師便以“垃圾”作為切入點,使用生活垃圾、塑料垃圾、海洋垃圾等當做拍攝素材,創作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的攝影作品。
Mandy Barker
大海,是詩人海子對生活的美好遐想,但是在英國攝影師曼迪·巴克(Mandy Barker)眼里,卻早已經不那么美好。
“我童年時期就非常喜歡海,我喜歡在海邊收集一切大自然的禮物。但多年過去,現在再去海邊,我可以撿到的,不再是大自然的東西,而是一些人造的廢棄物,除了最常見的塑料,甚至還會見到雙門冰箱、電腦、電視……”
曼迪在讀攝影專業的研究生課程時,首次想到要將塑料垃圾作為拍攝對象,在那個項目里討論的是海洋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降解這些垃圾,于是她用答案命名了這個項目——《INDEFINITE》(模糊不明)。她從這些寶貝中挑選出來最佳的攝影對象,然后對它們進行天馬行空地擺拍。
“這些家伙是怎么漂到海邊的呢?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我想這也是個值得被更多人關注的環境議題。于是,我開始嘗試用攝影,將這個議題在大眾間傳播開來。”曼迪如是說。
Thirza Schaap
來自荷蘭、生活在南非的藝術家瑟扎·沙普(Thirza Schaap)一次在開普敦的海灘上散步時錯把塑料碎片當成了貝殼拾起,“(塑料)漂亮,但也很糟糕,”她這樣形容。并且,這并不是偶然的一塊,整個海灘上遍布很多各種材質的廢棄物。
于是,她將自己多次沿著海岸線搜集而來的廢棄物(主要為塑料)轉換為攝影素材,用靜物擺拍這一傳統手法,將它們或與現場結合,或帶回家清洗干凈整理歸納,呈現一場充斥著危機感的藝術創作,以此呼吁人們重視塑料垃圾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在創作過程中,沙普一般都會撿拾兩大袋子的垃圾,然后在海灘附近的垃圾箱前篩選它們,最后決定帶什么回家。她選擇每一塊塑料的標準也都很簡單——被塑料的顏色所吸引。
“越是反差越能帶來震撼,把可怕的塑料垃圾用美好的藝術形式呈現,會更加直指人心。下一次,當你在生活中再遇到曾在我的作品中看到過的塑料制品,你可能就會猶豫是否要購買。只要能引起人們的反思,那就是好的。”
Gregg Sega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要產生 2 千克的垃圾。這個量比 1960 年的數字翻了一倍還多,比西歐國家的數字高 50%。
來自美國的攝影師格雷格·西格爾(Gregg Sega),就拍攝一個名為《7 日垃圾》(7 Days of Garbage)的作品來提醒人們垃圾污染的問題以及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格雷格認為,大多數人一般都不會意識到自已扔了多少垃圾。所以,他拜托自己的朋友們和鄰居保存下一個禮拜的垃圾,最后將他們躺在垃圾堆里的模樣拍攝下來。
攝影師在一次采訪中說道:“我想,如果我拍下朋友、鄰居和熟人躺在他們一周里制造的垃圾里的照片,也許他們會更認真的考慮自身習慣,甚至可能會有所改變。”
事實上,很多參加完這個拍攝項目的人,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做出了一些改變。比如說減少了一次性的商品的購買、選擇用玻璃或者不銹鋼的瓶子喝水。
Antoine Repessé
2011 年,攝影師 Antoine Repessé 開始了自己的不丟垃圾計劃。4 年之后他開始用這 4 年里沒丟的垃圾創作了一組很有視覺沖擊力的照片。他將這個系列命名為《#365不打包》(#365 Unpacked)。
4 年的時間,這個出生于里爾自學攝影的法國藝術家積累了超過 70 立方米的垃圾、1600 個牛奶盒子、4800 個卷紙筒以及 1750 磅的報紙。
他將垃圾進行分類堆放以營造一種更強烈的視覺效果。Antoine Repessé 說:“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審美性質,將垃圾歸類堆放來塑造一種圖形效果,努力做出讓人產生不安感的盡可能完美的作品。”
這些作品的拍攝不僅花費了 Antoine Repessé 大量的準備時間,拍攝過程同樣費時費力,有的照片花了他 10 個小時拍攝完成。Antoine Repessé 拍攝這個項目旨在讓人們作為消費者這個角色進行自我反思。
Shinya Masuda
攝影師增田伸也(Shinya Masuda)原本是一名廚師,擁有一家自己的法國餐廳。機緣巧合之下,增田深深的被攝影藝術所吸引,并開始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相機表達出來。
由于當時母親給他寄一些家鄉的食物,總是來不及吃完就腐壞了,一度讓增田十分內疚。在開始攝影創作之后,增田思考著至少可以把這些食物拍下來,以記錄母親的愛。
為了表示感謝和尊敬,他把腐爛的食物當作一個個死亡或垂死的靈魂,像入殮師一樣用“裝束)”來修飾、裝扮它們,讓它們走入另一個世界。
而在拍攝的過程中,童年游戲里“花札”和“諸行無常”的記憶一直浮現在增田腦海中,于是他結合這二者的形式和理念,創造了這組《花札裝束》(Hanafuda Shouzoku)系列。
拍攝數據:手動曝光;光圈:f 2.8;速度:1/8000 s;ISO:400
編輯 | 陳柏 耿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