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以讓奮斗者出彩的時代,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是不負時代的書寫方式。
5年前,當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一重大決策部署時,保定,2.2萬平方公里成為一片無限可能的新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5年來,保定人砥礪奮進,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座城市展現出了比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去接近夢想、更有能力去實現夢想的氣魄。
市委書記聶瑞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用了三句話形容保定: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5周年之際,沿著發展脈絡聆聽保定前行的足音,這自信而豪邁的話語愈發真切。
(一)
重要節點,標注時間的分量,也確立前行的坐標。2019年,河北的“春天”來得比往年早一些。
1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這份特殊的關懷同5年前一樣,讓燕趙兒女激情澎湃。
省委書記王東峰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總書記的關心關懷轉化為擔當擔責和拼搏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月31日,農歷臘月二十六。市委書記聶瑞平、市長郭建英結束慰問活動立即赴京,參加下午舉行的保定與百度公司簽約。這樣的工作節奏,是5年來保定干部的縮影。在他們看來,沒有什么比搶抓機遇更緊迫、更重要。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保定納入中部核心功能區,重大機遇面前,保定人除了快節奏,還有高效率。
2014年5月8日,白溝新城與北京大紅門簽署合作協議。10天后,首批近千家商戶進“城”,跑出項目承接的“加速度”。
由美籍華人、哈佛大學博士后楊景洲主導的項目落戶保定國家大學科技園,從洽談到簽約,再到確定場地、完成工商注冊,僅用了一周時間。
對接爭分奪秒、落地立竿見影……翻看《保定日報》,2015年至2016年兩年間,保定與外界互動交流、走訪座談、洽談簽約的新聞報道多達540條,保定人這種時不我待、舍我其誰的干事激情贏得贊譽。
發展的歷史長河中,5年何其短暫,保定如何“覺醒”,又靠什么“取勝”?
從規劃設計“三點兩線一面”發展布局,到開展承載力研究;從拉開“六個主戰場”、打開“六個突破口”,到“七個協同”“七個大見成效”;從“開放、高端、創新、統籌、效率”五個關鍵詞,到抓好“服務、承接、支撐”三件大事、落實一個“干”字;從“三大主體戰略”到“四場攻堅硬仗”,5年來,保定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完善。
簽約項目抓好落地,開工項目盯緊盯死,持續謀劃重大項目對接,從“淺握手”到“深合作”,從“單兵作戰”到“組團協作”,保定握指成拳的發展合力愈發強勁,向著“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撐點、京津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外資進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場的橋頭堡”目標堅定邁進。
飛“閱”保定,空中俯瞰——中電科、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八一學校應約而來;白洋淀大道、曲港高速、榮烏高速、太行山高速縱橫馳騁;高碑店河北新發地與北京新發地遙相呼應……目標只有一個:同享共贏。
5年前,誓言“重塑尊嚴、再創輝煌”的保定踏上協同發展之旅時就堅信,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將成為改變命運的關鍵一招。
2015年5月,保定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得到國務院批復,市區面積由原來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12月28日6時41分,第一趟天津至保定的高鐵列車發出,形成京津冀高鐵“金三角”……“大保定”揚帆起航。
置身歷史方位,把握時代坐標,縱軸標注著發展的大趨勢,橫軸標注著前進中的新挑戰,每一個縱軸與橫軸的交匯點,是保定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奮力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的新起點。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的設立,成為全國關注、全球矚目的焦點。
“我們堅決服從、堅決支持、堅決借勢、堅決保障,加快實現與雄安新區統籌、協調、錯位、融合、一體化發展。”保定市委態度鮮明,全力支持保障雄安新區建設,借勢實現新跨越。
冬天漸遠,一個東風送暖、萬物生長的春天就要到來,雄安新區也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我們相信,受惠于這一優質資源的“聚寶盆”,保定將承接更多產業、項目;受惠于這一高端產業的“新引擎”,保定將培育更強的發展新動能。看深圳之于珠三角,浦東之于長三角,就看到了未來京津冀區域、未來保定的高速發展。
(二)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雙創導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羅·魯比亞說,創新是科技進步的重要因素,能使人們生活得更好。
為了讓保定人有更多幸福感,讓這座城市更有活力,2015年4月28日,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掛牌。
發展近30年,這是北京中關村首次打破固有合作模式、移植活躍創新基因的扛鼎之作。
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創新驅動是保定實現“率先”與“聯動”最管用的“金鑰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謀戰略、定思路,打基礎、尋突破——保定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抓手,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打造具有保定特色的創新生態系統,全力建設創新型城市。
沒有任何形式比事實更有說服力:5年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雙子座大廈內,已匯聚北京碧水源、中國網庫、中科網、中關村領創空間等228家創新企業和機構入駐,“一中心一基地多園區”格局加快構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73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7517家,長城、立中、巨力、晨陽、奧潤順達等創新型企業成為令保定人自豪的工業“名片”;在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市階段評估中,保定位列全國第一。
“態勢有了,機遇有了,狀態好了,路子明了,保定崛起的時候到了!”聶瑞平說。同時,他又指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要多點支撐,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6年4月,保定與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保定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保定深圳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雙創融合示范機制等6個項目。
由此看出,保定要引入的不僅是企業、產業,更是先進理念、創新思路、管理模式。
去年10月底,一次不同尋常的考察在廣州、深圳和東莞展開。我市黨政代表團實地踏訪廣州知名企業,學理念、學標準、學質量、學創新、學作風。幾天的見聞,讓代表團成員心中產生了由差距引發的咄咄逼人的緊迫感。
一點星火能燎原,一道裂縫能破冰。
5年來,中國科協、中科院、中關村、深圳像是一顆顆火種,為夢想點燃希望之光。
華訊方舟太赫茲、光啟創新產業基地等創新引領型項目快速建設,保定深圳園、深安智谷、安國數字中藥都、高碑店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高端創新平臺高速成長,加快構成以先進制造、新能源和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新材料和節能環保五大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領、保定支撐”“深圳北上、保定落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全市產業升級、動能轉換步伐持續加速。
作為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國家級高新區,保定高新區目前擁有全市四成高新技術企業及800多家科技型企業,榮膺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和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
2019年,世界著名品牌大會(WFBA)于當地時間1月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發布“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保定與北京、雄安新區等榜上有名。其中一個重要評判標準,就是創新活力。
山峰是用來攀登的。對于保定人來說,每份成績單都是激勵自己不斷向上的動力源。
(三)
環境建設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根本保障。
5年波瀾壯闊,馳而不息地改善政務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保定城市形象實現了“顏值”和“品質”的內外兼修。
“來到保定,一切搞定”這句叫得很響的話,講出了保定人雄厚的底氣。
5年來,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剎住“車輪上的腐敗”、整治“會所里的歪風”……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保定的黨風政風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
我們探索出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和項目服務全程代辦,變“開門服務”為“上門服務”、由“微笑服務”升級為“高效服務”。“補辦機動車駕駛證,短短幾分鐘新證就到手了。”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讓市民龐杰感受到“馬上就辦、一次辦好”。
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生態環境是發展之基。
這5年,保定統籌推進“綠滿太行”綠化攻堅和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大力進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白洋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2018年,保定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23.9萬戶,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1443家,全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20.2%。整治納污坑塘1424個、清理河道垃圾145萬方、封堵非法排污口211處、實施生態補水6.5億方,河流斷面水質總體達標率90%。瀑河水庫重新蓄水,南拒馬河開始清水常流。
靠著義無反顧、壯士斷腕的決心,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背水一戰、涅槃重生的擔當,如今,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保定”圖景漸漸呈現。
保定客運中心站,濃縮了太多京津冀三地百姓“一家親”的故事。“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保定形象,展示著古城風采。”站長郭娜的話,折射出保定精神文明的進步和力量。
“一年四打”打出百姓“安全感”,“百日攻堅”筑牢穩定防線,“掃黑除惡”凈化社會生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如火如荼,志愿服務活動形成新常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推進……
5年來,保定人凝鑄了以長城汽車為代表的創新創業精神、以李保國和西部支教群體為代表的忠誠善美精神、以旅發為代表的實干擔當精神、以扶貧和大氣污染防治為代表的攻堅克難精神,新時代保定精神的內涵更加充實。
千秋偉業,5年只是序章。未來,還有更多勝利等待我們去奪取,還有更大使命等待我們去完成。
保定,不負時代選擇,昂首闊步前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