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已獲授權
作者:凱風君
導讀
國家中心城市,歷來是必爭之地,最新的“戰場”在全國兩會。
最近,濟南、青島、南京、沈陽等地的主要負責人及人大代表紛紛建言,建議給予支持,明確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筑形成新的戰略支點。
青島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進一步明確青島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在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
南京有關負責人表示:懇請國家在相關規劃、政策和頂層設計方面給予南京支持,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來自沈陽的全國人大代表認為:沈陽作為東北區域的中心城市,申請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和優勢越來越成熟,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支持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包括南京、濟南和沈陽在內,目前全國已有至少七大城市將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沖刺目標。
這七大城市包括長三角的南京、杭州,山東的青島、濟南,東北的沈陽,東南的廈門,中部的長沙。
南京杭州,青島濟南,沈陽,廈門,長沙,誰能躋身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01
九大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全國共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這九大城市分別位居華北、華東、華南、西南、長江中游、西南和中原、西北,恰好對應著中國的六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和關中平原城市群。
作為國家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毋庸諱言。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至少應滿足三個層面的要去:
一是區位優勢。區域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和科教文衛中心,中心性是第一位的。
二是經濟優勢。城市經濟實力要強,區域輻射力要廣,人口吸引力要強,否則難以起到引領作用。
三是城市群優勢。一個強大的城市群,是中心城市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沒有城市群作為依托,中心城市的實際作用并不高。
顯然,這九大國家中心城市,都是區域門戶和交通樞紐,在全國經濟榜單中都處于領先水平,且都對應著國際級城市群,這些城市在城市群中各自處于主導地位。
所以,誰能躋身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不區位、經濟和城市群這三大指標至關重要。
0 2
國家中心城市有多重要?
最近一年,城鎮化政策前所未有的密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
在此之前,2月,發改委出臺《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再早一點,2018年12月,國家發布《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北京、上海、廣州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以及香港、澳門、深圳三大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
種種政策都表明,中國城鎮化已經進入第二階段。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農民工進城,第二階段則進入了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放寬落戶限制,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成為當務之急。
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這種政策信號顯而易見。
那就是中心城市的地位前所未有之突出,而作為中心城市中的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的高度可想而知。
基于此,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能獲得政策或規劃層面的加持,而且這一名稱的光環效應,也會使得城市知名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0 3
南京杭州VS青島濟南VS沈陽廈門長沙
國家中心城市的著眼點有二,一是城市群引領作用,二是區域協調發展。
先從城市引領角度來看,經濟水平強弱是第一位的。
不難看出,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總量,杭州和南京都是遙遙領先,青島和濟南中軌中軌,廈門經濟體量過小,而沈陽整體水平處于墊底位置。
再看資金總量,這是衡量城市是否“有錢”的主要指標之一。在資金總量上,仍舊是杭州和南京遙遙領先,都是3萬億以上的量級,與其他城市拉開較大差距。長沙、沈陽、新濟南、青島都只在1萬億量級。
從首位度來看,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區域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之一。這方面,成都、武漢、西安都是遙遙領先,而南京和濟南,則處于墊底位置。
不過,從區域角度來看,華北、華南、華東、西南、西北和中部均有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土板塊上,唯有東北地區缺少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南區域,廣州是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而深圳則落選。這也是基于廣州作為國家門戶城市、國家交通中心和華南地區科教文衛中心的區位優勢而言的,深圳的優勢在于科創,國家中心城市并不符合其定位。
所以,長三角在有上海這一超級龍頭的前提下,是否還需要新設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存在一定懸念。
相比而言,東北地區缺少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沈陽的贏面較大。
不過,從城市群的引領作用來看,東北尚未一個成熟的城市群,沈陽本身的經濟體量和發展水平都相對較弱,本身還處在擠水分的過程中,難以對周邊城市形成有效帶動。
04
誰能躋身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城鎮化步入第二階段,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城市之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那么, 誰能躋身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先排除廈門和長沙,廈門的問題在于體量較小,輻射范圍有限,而長沙則面臨著兩大問題的制約:一是中部地區已有武漢、鄭州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二是華南地區的最大龍頭廣州,輻射勢力也已進入湖南。
再看剩余的五大城市,沈陽的可能性最大。
從區域來看,東北地區急需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從經濟來看,東北地區也需要一個龍頭城市帶領區域走出困局。這方面,沈陽當仁不讓。
至于杭州和南京,經濟實力都很強,誰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于長三角的布局。目前,長三角一體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杭州和南京都處于從屬的地位,分別發揮在各自都市圈的引領作用。
長三角是否還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或者說,長三角是否急需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存在一定懸念。
青島和濟南,要考慮的是山東的定位。山東是全國經濟第三大省,2018年GDP超過7萬億,僅次于廣東和江蘇。且山東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的中間地帶,人口過億,的確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來引領區域發展。
那么,青島和濟南誰會勝出?
青島勝在經濟競爭力強,而濟南在合并萊蕪之后,首位度有所提升,有了一爭之力。
不過,兩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積極性都十分高,濟南尤其高調,到底誰會最終摘獲國中這梅桂冠,這已不是經濟本身的因素所能決定了。
當然,國家中心城市并非萬能藥,它只能推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融合,卻不一定能將城市經濟提升到新的高度。
誰能破局,誰能獲得長遠發展,僅靠“中心城市”這樣的名頭是遠遠不夠的。
轉載聲明:本文旨在為創業、投資者提供行業研究型深度資訊,如有意見歡迎隨時提出,定將及時處理,謝謝支持。請發送郵件:janny@qianzhan.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