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新聞7月12 日電(李雋)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記者看到了距今有300多年發展歷史的大通河湟皮影戲。表演現場藝人優美的唱腔和熟練的演技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為一體,獨特的地方風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給現眾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圖為藝人為皮影戲伴奏。 馬銘言攝
據了解,大通河湟皮影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設計奇特,造型個性鮮活,工藝精準,裝飾新穎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極高的收藏價值。大通縣在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皮影)之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