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龔建國
圖 / 許思思
留園——“吳下名園”,是我喜歡的一座蘇州園林。
倒不是因?yàn)槲覀兤綍r所講的三代重要的園主,有一個是我們東山人的緣故。也不是最后一任園主,功成名就后為安享晚年,買下廢園,重新規(guī)劃建造,改“劉家花園”為“留園”,而不是像大多數(shù)蘇州園林的主人一樣,官場失意,或罷官,或彈劾,為自己所建一座避世場所。
作為一名從業(yè)多年的導(dǎo)游,我?guī)状斡行液托だ蠋煷顧n導(dǎo)游口試考官。肖老師不止一次的問過考生,讓考生說說留園的“石頭文化”。一般的考生都能說出個“留園”的“三寶”,大理石屏風(fēng)、太湖石冠云峰、魚化石掛屏。除此之外,很少有人能從太湖石、黃石、靈璧石、書條石等來闡述留園的石文化。
喜歡一件物品可以沒有理由,我喜歡留園大概也是這樣。
除了中部花園,東部建筑,西部山林,北部田園之外,我喜歡的是留園的生活化,一個家族生活場景的完整性。”冠云峰”東面的“貯云庵”是他家的家廟,“東山絲竹”門外的“東園一角”原來是他家戲樓的位置,后來戲樓被大火燒了。現(xiàn)在平江路中張家巷的中國昆曲博物館里就有這座樓的模型。“東園一角”里面種的牡丹和芍藥在蘇州的園林里也是首屈一指的。“活潑潑地”前,還有園主孩子玩耍的地方,可以想象這一個家庭生活的和樂。
留園擁有眾多的太湖石峰,是留園的一大特色。源自清代乾隆年間園主,東山人劉恕(蓉峰)喜好石頭。除了有名的“寒碧莊十二峰”,還有“石林小院”里獨(dú)秀、段錦、竟爽、迎輝、晚翠五峰,刻有“蓉峰題”的日化、籪霞等峰。
我除了工作帶客人去留園外,自己經(jīng)常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帶著不同的目的、懷著不同的心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逛留園,當(dāng)然有時也會漫無目的地踱進(jìn)留園,漫無目的地里面逛上幾圈。
喜歡那里的石頭,“留園十二峰”“石林小院五峰”,確認(rèn)過它每一塊的位置,了解過它每一塊的故事,當(dāng)然用手觸摸過它們的每一塊,用心感受當(dāng)年園主對他們的寵愛。
除此之外,我喜歡看“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西南墻邊一棵瓊花開的花,喜歡“聞木樨香軒”南面長廊拐角里的那棵木本繡球樹。
我有特地去留園看過它那棵山茶花樹,開的金山茶花。前不久還和好友相約去看那前幾年新培育的“孩兒蓮”。之前蘇州地區(qū)也就東山雕花樓有一棵。留園現(xiàn)在的三棵是園藝師顏世和生前精心培育成功的。說是樹,不如說樹苗更合適,花開的倒不少,如東山那棵母本開得一樣漂亮,留園也因此成為我國擁有“孩兒蓮”最多的園子。
我還喜歡“曲溪樓”下,里面通過空窗看中部花園,喜歡走在中部花園“小蓬萊”上看一邊的“清風(fēng)池館”,另一邊的“涵碧山房”,喜歡在“濠濮亭”里看印月峰水中倒影的月亮,喜歡“鶴所”里那二扇蘇州園林中經(jīng)典的花窗,喜歡經(jīng)典花窗后”石林小院”,雖面積不大,但因巧妙的空間分隔,讓人感覺越隔越大的精心設(shè)計(jì)。
我喜歡“五峰仙館”前的“廳前掇山”,正面削崖矗前,峰石高峻挺秀,如屏似峰,背貼圍墻,還是一座峭璧山,又有樓梯和西樓相接,所以又是一座樓山。留園的樓山有三座,除了這座,“明瑟樓”南,“冠云樓”東都有一座。
我喜歡鴛鴦廳“林泉耆碩之館”里,從東山移來的圓光罩,懷念“揖峰軒”里的七巧桌,喜歡“亦不二亭“圓洞門的精致,喜歡“舒嘯亭”的小巧,喜歡“冠云臺”掛著的《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匾額的意境。喜歡“清風(fēng)池館”那副“墻外春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的楹聯(lián)。喜歡“雨后靜觀”,喜歡“風(fēng)前閑看”……
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說過,到退休之后,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去留園打工。在一個個清晨,無論春秋,不管冬夏,當(dāng)園子還沒有游客進(jìn)入的時候,在山道、曲徑、花街鋪地,庭院、長廊、池旁握著一把掃帚把落葉、殘花掃攏,裝筐,運(yùn)走。
請這2位中獎?wù)邔?strong>“真實(shí)姓名+手機(jī)號”發(fā)送至蘇州旅游官微后臺,并請憑“真實(shí)姓名+手機(jī)號”自行前往領(lǐng)獎點(diǎn)領(lǐng)取獎品。
地址:鳳凰街276號蘇州旅游咨詢中心1樓
時間:2019年7月4日-7月17日 9:00-17:00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