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定是實體零售業的整合大年,同時也是外資零售業的“告別”之年。
繼家樂福中國以作價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蘇寧易購后,早在去年就傳出出售消息的另一外資零售企業麥德龍最近被外媒曝出消息,稱關于麥德龍的競購目前已進入最后一輪,潛在買家的范圍逐漸縮小,目前只剩下兩家本土零售企業物美和永輝在角逐。
今年5月,路透社報道至少有8家競購者正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其中包括萬科、永輝、騰訊、大潤發、蘇寧和阿里巴巴。從以上名單也可以看出,潛在買家都是消費零售與商業地產領域的龍頭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稱,鑒于潛在買家們的競爭激烈,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在20億美元左右。如果我們按照今日人民幣兌換美元6.88:1的比例換算一下,則麥德龍現在的估值大約在137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兩個家樂福中國的價錢。
據悉,麥德龍是德國大型批發零售商,自1996年進入中國,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至今已擁有96家門店,截至2018年9月,其在華的銷售額達27億歐元(約合209億人民幣)。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麥德龍的發展開始逐年下降,市場逐漸萎縮,已連續4次傳出“賣身”傳聞。
隨著互聯網發展和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國內零售業的商業生態正在發生深刻改變,一邊是各大外資零售企業紛紛出逃或尋求收購,一邊是阿里、騰訊、蘇寧等巨頭攻城掠地。
面對國內零售業的風云激蕩,母嬰實體店一方面不能抱殘守缺,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完善自己的經營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另一方面也不能迷失自己,繼續發揮實體店的優勢,尤其是在服務項目上,做好客情關系,守住實體零售的陣地。
注:本文內容為《母嬰商情》根據運營商財經網發布文章整理成文,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