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數不夠,做個活動增粉;粉絲黏性不強,做個活動激活;線下門店太冷清,做個活動引流;品牌知名度不夠,做個活動提升知名度……
對市場部來說,好像沒有一個活動解決不了的事情,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增粉的時候,希望能為線下活動引流;激活粉絲的時候,又希望能吸引新粉絲;為線下活動引流,還希望有轉化。每次不管是做線上活動還是線下活動,我們的目標和預期總是很高,既想吸粉,又想促轉化,還想提升品牌知名度。
一場線上活動常見的目標有增加新用戶、促進老用戶的活躍度、留存老客戶、推廣新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大部分的企劃人,每做一場線上活動,都希望能實現所有目標,真實情況往往是越想要兼容并包,活動方案就越會失去主軸,最終不知所云。
拿朋友圈投放廣告這個案例來說,品牌方投放朋友圈廣告的目的是什么,是整個投放方案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目標決定了后期的投放行為。作為老板,肯定會和你說,增粉、提升知名度、促進銷售……老板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無數份使用。
于是,拿到項目的你就開始考慮老板各方面的需求。投放的海報文案里,要引導粉絲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最好加個鏈接,告訴粉絲我們線下門店的分布地址,可以引流;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個微信的流量流到淘寶店去。于是,為了滿足老板的各種需求,帶著增粉、引流、轉化功能的朋友圈廣告出現了。
最后,投放結束,要做項目結案報告了,看了一下整個項目,增粉平平、轉化更是平平,所以就挑了最好看的數據給老板看,曝光幾百萬。線下引流無法統計,但是有幾百萬的曝光,就意味著幾百萬次購買的機會,這個就是我們本次投放的價值。
但是真實的情況其實是這樣的,朋友圈廣告現在形態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各個不同品牌產品投放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而我們關注的也就越來越少,即使被我們看到過的朋友圈廣告,在五分鐘之后也會完全被忘記,所謂的曝光、潛在引流,其實是很虛的。
所以其實說白了,啥用都不頂。。。
做廣告這個行業有時候是很“幸福”的,因為這個行業不像銷售部門,業績達不達標,一目了然,你所謂的加班、努力我都看不見,我只看最終的業績,所以很多銷售部門不論勤奮,只論業績。
做市場推廣的則不然,當我們目標不明晰,重點太多,但是最終活動效果又不好的時候,我們總可以說一句,我們做的活動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我們這次活動有幾千萬的曝光,也就是為未來帶來了幾千萬的潛在購買人群,來向老板匯報工作。至于買不買,能不能成交,這完全靠產品的品質,靠銷售的三寸不爛之舌。
品牌知名度,這個東西,不能量化,不能近期體現,所以很容易糊弄過去。當品牌做得越來越好,當然離不開市場部投入的那么多場所謂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活動。品牌做差了,卻和市場部沒什么關系,因為一個品牌也不是一個部門能扛起來的,最終也無從追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