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住小區原本是好事,可是現在卻成了壞事,一小區一個月內許多居民都摔傷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瑞嘉祥小區是許昌市東城區首批拆遷安置小區,有七百多戶,據村民講,他們小區所有公共區域沒有照明設施,電梯也停運了,要想乘坐電梯必須要辦卡,還要收費,每次6分,可電梯現在是高層村民日常通行的必備工具,這樣一來,一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隨后,調解員找到物業經理,張經理說已經有一個月沒有任何村民交物業費用,村民不交物業,物業收不到錢,自然停用各個供電設施。
據村民講以前一直是由物業管理,村里每年有四十萬元的物業補助,可物業公司被排擠出去,由村部大隊管理,便開始收起了物業費,這樣大家很不理解,并且不愿意交取物業費。
村書記告訴調解員,以前生產隊里有錢所以一直替村民補助,可這幾年隊里沒錢了,村里就接管物業,這才讓居民交取物業費,由于物業費一直未能收取,公共區域照明設施和電梯電費用一年十幾萬,隊里沒有錢來墊付,為了縮減開支,村委會只能停掉公共區域的照明供電,并對使用電梯開始收費。
調解員說,“你物業費不交,服務跟不上,村民的意見也大,這樣就導致惡性循壞”
據村民說,拆遷后小區有門面房31間一千平米每年租金一百多萬,幼兒園面積一千多平方五年了幾百萬租金卻沒見一分,每年只收兩萬多的物業費,用這些租金來補助物業費根本用不完,可現在不知道這些錢哪去了。
村書記解釋,小區的門面房屬于東城區國有資產,他們只是承租方,享有優先租賃的權利,每年東城區返還給他們四十萬這部分的錢也用到了村民們上,而對于幼兒園他們也只收取物業費,具體的租金問題村里不敢過問,這是有關部門的問題。
調解員也向幼兒園負責人了解到,該幼兒園是教育局市政府幼兒園,要在這開分園,租金全免。
村民都說幼兒園建在本村的地皮上,自己村的孩子上幼兒園沒一點優惠措施,不交租金,立馬讓幼兒園搬出去。
調解員找到東城區朱建民書記,書記說,自從李大坑拆遷后,小區的門面房和幼兒園便歸東城區所有,但是由于幼兒園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沒有繳納租金,最近也下發了律師函,起訴盡快繳物業費,如果幼兒園租金繳納了,租金也是歸東城區所有,然后百分之四十分發到村部。
可村書記還是那句話,你們不交物業費,我就沒錢去供電。
面對現狀,調解員提議去其他安置小區借鑒此類問題,
李莊也是拆遷安置房,李莊尚書記說,他們也經歷過這類問題,最后村民們自發成立了物業督導組,作為中間協調人收集村民問題來和物業進行溝通,每一筆賬都有物業督導組來管理。
經過交流學習,瑞嘉祥小區代表也接納了這種方法,村書記也稱會盡快將小區照明公共區域通電,電梯則先按照刷卡制進行,在新的方案還沒有拿出來之前,再另行決定等到幼兒園租金下來再說。
調解員也忠告了村民以后可能還會發生其他問題,要向其他小區多學習。
我們也希望當地村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從成熟社區那里取經后,能夠早點學以致用,把整個小區物業管理井井有條,創造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家園。
責任編輯: